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2005|回复: 1

许善达谈本轮通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 14: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善达,1946年9月出生,1970自清华大学自动控制毕业,1984年获得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英国巴斯大学财政专业硕士学位,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兼职教授、特邀研究员。

  许善达局长,1985年起在财政部税务总局办公室工作,2000年1月到2006年担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目前他还担任中国财政学会副学长、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50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

  在中国的财经高官中,许善达一直以思想型、学者型官员著称。他观点独到,思考长远。除了出色地完成行政领导工作外,还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我们今天也非常高兴能够邀请到许善达教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

许善达:很有幸来这里做一次新浪·长安讲坛的讲演,我想谈一下我对于“本轮通货膨胀的特点的分析以及应对之策”,我有一些想法,跟大家做一个沟通和交流。

  第一节:本轮通胀面临的经济环境出现变化

  本轮通货膨胀,要想分析这个事情,首先要对去年以来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先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我个人感到,这轮的通货膨胀有很多区别于过去通货膨胀的一些新特点。

  我们国家治理通货膨胀已经有好几次了,从理论上说,治理通货膨胀原则上都是同样的一些政策和手段。但是,由于中国的特点,中国国民经济中间表现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和很多国家不一样。

  我们国家是在一个转型的经济时期,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发生通货膨胀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它的成熟期发生通货膨胀,这里面有很多不同的东西。

  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他们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或者他们对通货膨胀的分析搬到中国来,这是不行的。而且我们中国自己在不同时期发生的通货膨胀,它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但不能照搬外国东西,也不能照搬我们自己以前做过的事情。我觉得这是这次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要实事求是的对当前通货膨胀做出分析和判断,然后针对这些分析和判断提出应对之策。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的概念,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我们国家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整个世界的形势和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形势都发生了一些很重要的变化。我们去年提出防止通货膨胀,提出要把这个作为一个问题的时候,那个时候世界经济的形势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形势有当时的特点,但是这两三个月或者三四个月之内,形势发生的变化太大了。我们在去年年底对于形势做了一些判断,现在就要作出一些调整。不但说跟过去治理通货膨胀的形势发生不同了,就和去年年底的判断也有很多不同了。

  究竟有几个大的不同呢?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世界金融形势,也就是国际金融形势发生变化,上一期樊纲教授讲了很多不确定性。我觉得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分析经济形势,当时认为全世界的流通性都是过剩的,不但中国过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过剩,是全球过剩,当时是这样的判断。

  经过这几个月,由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我们就看到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流动性已经不是原来说的那么过剩了。相反出现了很多紧缺的状态。

  美国央行、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以及其他国家的央行,他们从今年年初开始就不再收缩流动性,相反他们在释放。

  市场流动性不足了,很多人到美国去,见到美国一些银行家、企业家,和他们在谈的时候,这些人反映的是他们的钱不够了,没有钱了。他们迫切的需要世界上很多国家给他们注资进去,包括到中国来,包括到中东产油国去,想把石油美元引到美国去等等,有很多的迹象。他们的中央银行降息,降低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拿贷款来拍卖,谁给的利息高,贷款就给谁。这一系列的手段都反映了在这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流动性出现不足的局面。

  所以,我们去年年底做的判断和现在有那么两三个月、三四个月这个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判断我们自己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是第一个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

  第二,我们过去提的是“两防”,因为从去年甚至前年开始,我们就有点提出来要预防经济从偏热发展成过热。

  那时候我们的经济是偏热的,有热的迹象。当时提出来要防止它变成过热。包括今年年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讲“两防”。第一是防止经济从偏热走向过热,第二防止通货膨胀。

  从第一季度来看,我们的外贸顺差减少了,投资率下降了。因为很多的原因使得现在经济的热度已经出现降温了,这种降温的原因,我们可以做分析,我们可以另外来讨论。但是,客观事实是已经开始降温了。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从偏热向过热这种可能性或者概率已经比较低了。但是通货膨胀的形势比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预期的情况要严重,这是我们这几个月在“两防”的问题上客观的经济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个弱化了,一个严重了。我觉得这两个变化都是值得我们现在研究通货膨胀和应对之策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握住的。

  所以,国际的变化和国内的变化,这两个变化都是在这几个月之内发生的。那么,在分析我们自己通货膨胀特点的时候,都必须注意到这两个大的变化。否则的话,我们对这个分析就会出现偏差。所以,这是我今天先要分析通货膨胀之前的一些背景情况,我们所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和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所考虑的一些因素出现了哪些新情况,我先做这么一个说明。

第二节:本轮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型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想概括本轮通货膨胀有几个特点,这几个特点是区别于1993年通货膨胀,区别于1988年通货膨胀,所以都表现为通货膨胀。但是,它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有不同性的通货膨胀,你的应对之策就不能比照1993年、1988年。它有什么特点呢?我概括为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我们这次通货膨胀的类型是成本推动型,不是需求拉动型。这是对本轮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判断。

  一般来讲,需求拉动型指市场上货币量太大,由于货币量太大,发行量太大,造成了需求刺激了通货膨胀,这种情况在93年是当时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1988年更为复杂一点,但基本上也可以概括为是需求拉动。但是,这次不是。

  你们要看统计数字,央行去年控制了M216%几,这个数字是不高的。如果从需求拉动角度来看,16%几的M2是不足以构成通货膨胀原因的。所以,这次通货膨胀要仔细分析它产生原因的话,它是成本推动型。我觉得把握住这个基本的特点,才能够正确的把握住这次通货膨胀的整体。

  那么,为什么说是成本推动型呢?有几个因素,企业的成本里面这几年陆陆续续增加了,在去年和今年年初,在几项大成本里面表现得比较充分。

  我在去年11月份曾经发表了一篇文章里提出来,我们去年的企业利润水平很高,我认为在这个利润水平里面是有水分的。

  当时我在文章里写到,对企业利润水平的水分的判断会影响到我们对股市的判断。我这个话没有说得特别的充分。因为大家知道利润和股价是有联系的,有一个市盈率。如果利润有水分,它的逻辑结果就是股价有水分。

  而这个水分指什么呢?我当时提了几方面,一个是劳动的成本。我们国家一直在劳动成本问题上,我们的制度是不健全,社会保障本来应该是社会的基本制度,应该是企业为职工支付的企业成本支出,是市场经济中间没有什么争议的问题。

  但是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在逐渐转型。我们国家的社保制度是很不健全。社保制度不健全的结果是什么呢?很多企业没有为职工提供足够的社会保障的资金。那么,这一部分的成本,企业就省下来。将来职工退休的时候,甚至有的发生工伤、发生有病的时候,他的治疗的所有费用统统由社会承担,企业不承担了。那么,相当于企业自己节约了一部分成本,把成本外部化了,让社会承担,让劳动者本人承担。那么当然你把一部分成本外部化,你的成本就低了,你的利润就高了。我觉得这是我当时判断的其中一条。

  这个问题,随着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会逐步的到位。也就是说实际企业的这部分成本要高于它在市场上获盈利帐上的成本,由于它外部化了,所以在帐面上没有体现这个成本。

  另外一个原因大家也知道,也是论坛的成员蔡昉教授分析说,现在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出现了一次拐点,说明拐点已经逐步开始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出现以后,当然按照市场规律,劳动力报酬就要往上升。所以很多地方除了社会保障体系这个是增加企业成本以外,劳动力短缺形成的工资上涨也是企业成本推动的因素。这是从劳动方面来看。

  第二个方面是资源。我们国家处在转型期,很多的资源是政府控制的。

  资源有很多,比如矿产资源,比如说煤炭、金属矿、水、土地,我们的资源,由政府控制资源是很多的。但是在转型期,这些资源的市场价值由于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完善的一套机制,所以这些资源的市场价值并没有充分体现在价格上,很多企业是用比较低的价格获得了具有比较高的市场价值的资源。

  由于它用比较低的价格获得了市场价值比较高的资源,用这些资源变成商品进入市场后,是获得了全部的价值。因为它的商品在市场上,是充分市场化的。也就是说这里面从没有体现市场价值的资源价格里面,到最后产品里面的市场价格之间就存在利益的差。这个差,很多企业是获得了,形成了利润。

  按照道理来讲,资源是政府的,也就是说是全体人民的,是国家的。那么,它应该获得全部的市场价值。因为我把资源进入市场了,我的政府或者国家应该得到它的全部市场价值。但是由于我们现在制度还不健全,所以使得一部分企业是低价获得了这些具有很高市场价值的资源。

  讲最简单的例子,土地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过去土地是批的,招标、拍卖这种情况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还有很多土地没有经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进入市场,而是通过行政审批的手段进入市场。这里面的利益差,哪个企业得到了,哪个企业就获得了额外利润。如果这个现象比较普遍的话,也就是说在我们的企业里面有一批这样的企业,它的利润来源之一是它低价获得了具有比较高的市场价值的资源的结果。

  那么,这样一个形式,因为我们是转型国家,发展方向是市场化,不可能永远有企业,说得极端一点,你用很少的钱拿到一个很有价值国家的资源,这种情况今后一定会逐渐改变的。所以,这也是去年,当然包括以前了,企业利润水平很高里面的水分之一,也是这个。它不是完全是市场获得的利润,而是通过一部分低价获得高价值的资源获得的利润,这是我讲的第二个。

  第三是环境保护。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间排放废水、废渣、废液、废气等等,在排放的时候国家是有标准。企业应该按照国家标准来治理你的排放物,使你的排放物达到国家的标准,你才能排放到所谓公共的领域去。

  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企业没有治理,它就把超过国家标准的这样的废气、废渣、废液、废水就排放到公共领域去了,这种现象是很多的。

  这种格局就使得企业降低了它的经营成本。因为法律规定排放的标准以后,企业就必须要有一部分支出,使得你的排放物达到这个标准,你才能排放出去。可是现在有一批企业根本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就排放了。

  显然像这样的企业,它的利润并不是完全由它在市场竞争中间得到的利润。可以说,它在排放这些废气、废水、废渣、废液,它是有违法的一些地方。那么,靠这种行为节约的成本,然后形成利润,这就是水分。

  所以,当时我在文章里提到这三方面的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企业利润水平的因素。所以,我觉得在去年那时候,中国的企业盈利水平从统计数字来看,从企业财务报表来看是很高的,但是这个高我们必须很清醒的做判断,这里面既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间通过市场机制所赢得的利润,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是通过其他的方面的一些手段、一些办法来获取了一些利润。

  因此,从总体来讲,在总的利润水平里面是有这么几块的水分。这个水分是一定要挤出去的。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随着转型的进程,是一定要挤出去。

  那么,大家知道我们现在,一个我刚才讲了劳动成本,《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制度在改进、完善和落实,加上我刚才说的劳动力供给、需求方面变化,这些会形成新的企业成本推动的因素。

  你们要看资料,反映这个问题已经很多了,已经不是一个企业、两个企业的问题。现在在很多大城市包括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在街上走,经常看到商铺门口贴上招收员工的告示,就连大城市里都出现了很多招收员工的告示,这就反映出劳动力供求关系已经有一点变化了,已经和那几年近乎是无限的劳动力供给的情况已经不同了。

  另外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目标是什么呢?目标是以人为本,让老百姓增加收入。我们目标绝对不是永远维持一个职工的低工资。说职工工资越低越好,这绝对不是我们的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这部分的工资水平是正常情况下是要逐步上升的。我认为在当前来说,这部分成本的推动,在我们整个企业成本里面占了一个很重要的份额,包括其他的资源,包括其他的环保因素,都会引起企业成本的增长。

  当然,成本增长的因素还不只这几个,比如汇率提高了,汇率提高后对国内企业,在国内生产,购买国内原材料,购买国内设备,对它来讲影响不大。

  但是对于出口企业,它在国内收购,它成本也提高了。所以,成本提高的因素,除了我刚才说的几个以外还有若干的因素。这些因素现在都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里面在发挥作用。

  当然,对每个企业来讲,它受到影响的因素不一定是哪个。有的企业是因为劳动成本上升,有的企业是因为汇率上升,有的企业是因为排污的问题。可能有的企业有两三个原因,每个企业是不同的,但是总体来讲这些都是成本上升的最终因素。

  所以,我们这次通货膨胀的特点是成本推动,主要不是需求拉动。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特点。

第三节:输入型通胀是本轮通胀一大特点

  第二个特点,这次通货膨胀是内生性通胀和外生性通胀两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因为我们国家开放程度很大,我们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并不大。但是我们国家自己国民经济对外贸、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在比较大的国家,可能是第一。美国、欧洲很多国家外贸的额度,美国比我们大。但是它的国内份额大,依存度并没有我们这么高。我们中国对外贸的依存度是相当的高。

  当然,这个指标是否合适?比如进出口的总额占整个国民经济GDP的比重,这个比例是否合适来表明这个东西,现在学术界也有争论。至少我们公认的是我们和世界上的联系程度。

  从另外角度来说,我们受到世界市场经济影响的程度要比哪个国家都要重、都要深。这次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刚才我说的是内生的,是我们国家自己的变量。输入型的因素比内生的控制还要难。

  原油涨价、铁矿石涨价,各种初级产品涨价。现在有人说中国是世界工厂,你是工厂就要买原材料,就把商品卖给别人,原材料涨价势必造成输入型的涨价。涨价的幅度不是2%、3%的概念,一涨就是百分之几十,而且这些产品都是初级产品,不是某一个最终消费品,如果是某个最终消费品,对我们的影响就不大。

  比如说高档汽车或者高级的商务飞机涨价了,没有关系,中国买几辆高档的商务飞机和高档的汽车呢?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近似为零。但是原油、铁矿石、农产品(26.34,-0.18,-0.68%,吧)等等,这些东西涨价就影响到所有企业的成本,不是影响一个产品,不是影响一个企业,而是影响着全面通胀的一种局面。所以,这种输入型通胀和93年、88年完全不同。93年、88年输入型的因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现在已经是我们这次通胀里面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这个因素是客观在那里摆着的,你否认它的结果就使你的对策一定失误,这又是一个特点。

第四节:要谨防潜在的全面通货膨胀

  本轮通胀有前几年潜在的通胀因素

  还有一个特点,刚才我讲过,今年我们通胀了,既有当前通胀的因素,又有前几年潜在的通胀因素。什么意思呢?我们国家一直在实行价格干预的办法,对某些商品是价格管制,对某些商品是价格干预。也就是说政府对价格有一定的介入。这种介入使得我们前几年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那个低通胀是我们统计指标反应出来的,是符合实际的。但是,我们不能光看到统计指标所反应出来的低通胀,我们还要看到在这个指标后面还有一些潜在的通胀的指标、通胀的指标。

  什么意思呢?我们国家一直在实行价格干预的办法,对某些商品是价格管制,对某些商品是价格干预。也就是说政府对价格有一定的介入。这种介入使得我们前几年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那个低通胀是我们统计指标反应出来的,是符合实际的。但是,我们不能光看到统计指标所反应出来的低通胀,我们还要看到在这个指标后面还有一些潜在的通胀的指标、通胀的指标。

  我们原油涨价,成品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提价了,煤炭涨价,火力发电的电价很长时间也没有提了。类似于这样的,由政府的管制,有的是政府的干预,管制和干预在方法上是不一样的。

  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总而言之,过去那几年政府对价格有某种的控制,而这种控制就降低了我们的物价指数。但是你要看到虽然当时是降低了,但是这种潜在的指数,它不能永远的消失,它或迟或早一定会表现出来。这个是你不可能说我把它就抹掉了,要说句通俗的话,欠帐总要还的,早早晚晚,这些因素都要表现出来。

  那么什么时候表现出来呢?什么时候不得不让它表现出来呢?因为政府在管嘛。一是如果价格的管理影响供给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像原来那样维持。因为价格是市场信号,价格高低对市场供求关系是有影响的。假如价格影响到供给了,你再想继续维持下去就很难了。

  现在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影响供给的因素,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电力有点不足了,当然电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很多火电厂亏损,煤炭涨价,电不涨价,亏损。

  成品油更不用说,成品油,企业亏损还不说,税务局都收不到税,因为增值税是销项减进项,原油购进,进项大幅度上升,成品油价格不动,进项减销项,差额很小,甚至是负的。所以这些因素它或早或晚的要表现出来。控制的空间有多大、时间有多长,取决于价格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如果对供求关系影响很小,这种控制就可以维持的时间长一点、维持的范围大一点。如果对供求关系影响比较大了,控制的时间就不长了,控制的空间也不大了,所以这次通胀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说既有当期通胀的因素,又有前几年潜在的通胀因素。这两种因素都要叠加到现在的经济当中去。

  潜在的通胀压力是全面通胀

  这次通胀第四个特点就是我们在分析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通货膨胀物价指数上升比较快的时候,我们从指数上分析,上升比较快里面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造成,也就是农产品(26.34,-0.18,-0.68%,吧)和食品价格造成。

  我们对那几个月的通胀,我们把它分析为结构性通胀,这是符合实际的。但是,我们要看到它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已经表现出的是结构性的通货膨胀,但是潜在的通胀压力不是结构性,而是全面的通胀压力。

  我觉得这是我们这次很重要的特点。现在已经表现在CPI上,它主要是食品造成的。可是现在潜在的压力,刚才我讲到成品油、钢铁、电力等等,这些价格的上涨对整个物价指数的影响是全面的,而不是结构性的。

  最近有一些工业品的价格生产指数上升很快,当然从工业品价格上升传导到最终消费品物价指数有一个时间。只要工业品的价格上升的幅度有一定足够大的话,有一定幅度的话,那么这个上升迟早会传导到消费品的物价上。

  我听说海尔的产品已经开始涨价了,过去家用电器都是降价,但是现在也开始出现涨价的迹象。也就是说已经出现了,由于工业品的涨价,而推动整个消费品涨价。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前几个月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带来的,但是我们在考虑应对的时候,我们的目标不能只盯着食品上。我们得看到潜在的通胀压力是全面性的。

  钢材价格我知道已经全面开始涨了,铁矿石是百分之几十几十的涨。钢材涨,建筑和家用电器,钢材用的面可以说是最宽的了,它不可能不影响到最终消费品的物价上。

  所以,这次通胀有一个目前表现出来的这种结构性上涨和它潜在的全面性上涨,这两种因素是共生的。我们不能只看到统计数字所表明的结构性这一部分,我们还必须看到潜在的、全面的通胀压力。所以,我觉得这是要讲的这一轮通货膨胀的第四个特点。

第五节:货币政策如何应对通胀压力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是双顺差造成的

  所以,你从这四个特点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次通胀和93年不同,和88年不同。

  因此,我们应对之策也应该有区别。1993年当时治理通货膨胀采取了很多的办法,当时我也参加了作为税务的一些手段、研究,包括国务院最后定了我们去实施,有货币手段、财政支出手段、税收手段等很多手段,那么多手段当时有一个“16条”治理当时的通货膨胀。

  今天我们面临这种局面,我觉得只有把本轮通货膨胀特点把握住了,我们才能够设计出应对这次通货膨胀比较合乎实际的、能够发挥效果、副作用又偏少的这样治理的措施。所以,我觉得这是研究特点以后我们得出的一个结论。

  作为应对之策,应对之策的方面很多、领域很宽,重点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货币政策。对现在货币形势的判断,在学术界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中国的流动性过剩是由双顺差造成的,这是没有疑问的,我们一般贸易是顺差,资本贸易也是顺差。双顺差造成人民币发行的数量很大。但同时我们要看到,央行一直在采取各种手段回收,包括提高利率,包括提高准备金率,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票等等,既有利率的手段,又有控制规模的手段,所以去年M2是16%几。

  我个人认为由于双顺差带来货币发行量过大的现象,确实是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一种状态,确实要明白这么一个形势。同时我们对于央行这些措施,我认为这些措施实施以后的结果,在市场上实际流通的流动性,我觉得并没有像双顺差带来货币发行总量这样一个局面。也就是说M216%几,表明在市场上流动性并不是过剩,至少不是很过剩。

  央行吸收流动性的措施很得力

  当然,流动性过剩有很多的渠道,像私人钱庄等等,有很多的渠道。包括M2的统计,是否统计完全了,这里面有很多大家在讨论。但是,我认为总体来看,我们货币发行量由于双顺差,发行量确实是过剩的。但是央行的措施总体来看也是很得力的。事实上已经把流动性收缩到一定程度。

  因此,现在我们不能有一个概念,我们整个流动性就像市场上实际流动的流动性和货币发行的量这两个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不能理解为市场的流通性就是市场货币的总量。这里面关键是有一个央行履行职能的结果。

  去年准备金率提高了4次,利率提高了6次,像这种措施,当然还有发行央票,还有公开市场操作,这种手段的力度是不小的,因此这种情况下,刚才我也讲过了,如果发生过热的概率已经很低了,我们货币的松紧程度也要相应的至少比去年想象的或者所设计的那个应该有所调整。因为去年全球流动性过剩,今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流动性已经不过剩了,甚至有的人分析已经发生短缺了。

  我们国家内部,刚才我已经讲过了,从偏热向过热的概率已经比较低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去年所确定的从紧的货币政策,至少从松紧程度上应该有一点新的考虑。所以,这是从货币政策一个总的基调来判断。

  提高利率不是货币政策主要手段

  第二,货币政策可以用提高利率的办法,也可以用控制规模的办法来解决松紧的问题。去年又提高了利率,又提高准备金率,等等控制规模和提高利率,我们去年是双管齐下。

  现在我个人看,在我们面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局面中,我们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收紧的话,我个人认为应该采取控制规模的手段,而不要把提高利率作为主要手段。如果提高利率的话,就会在各项成本推动因素里面又新增了一个是货币政策造成的成本推动。

  而企业贷款资金的成本,假如利率在提高的话,这个成本的因素可以说是影响非常大的因素。很多其他成本都抵不上资金成本的上升,所以我觉得要非常谨慎的,尽量少用提高利率的政策,而主要使用控制规模。

  因为控制规模的结果,就使得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它的资金成本不用提高,因为利率没有提高。我贷到钱了,利率和过去是一样。可是控制规模以后,有一部分小的企业贷不到款。

  现在已经有这个现象了。上次到浙江去带来信息,浙江现在钱庄非常的活跃,这种钱庄目前是一种非正规的资本市场。这种非正规资本市场的成本是相对比较高的。但是这个成本高,是企业之间的。就是我的钱借给你,你的钱借给他。企业成本之间,如果借钱的人陈本提高,借钱庄钱的利率是比较高的,相反会成为另外一个企业增加的利润,如果把它看成一个整体的话,它属于内部的一种利润的调整、成本的调整。那么,对于整个社会成本的影响相对起来就比较小。所以,没有十全十美的办法,提高利率和控制规模应该以控制规模为重。

  汇率上升速度可以稍微快一点

  第三,汇率。我们现在汇率不完全是由政府来管制汇率了,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有一个幅度在变化。但是汇率的上升会引起出口企业成本增加。

  现在有加工贸易的地方企业都做不成了,会增加企业出口的成本。但是汇率上升也有好处,能够抑制输入型的通胀,对于对冲输入型通胀,汇率上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以,虽然我们政府不能去管制汇率了,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在经济发展里面,假如由于供求关系使得汇率上升速度要稍微快一点的话是利大于弊。这指的是货币政策的几个意见。

第六节:财税政策也可应对通货膨胀

  财税政策也应该是应对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作为税收来讲,还是应该坚持结构性调整,要征的税要征上去,要减的税要减下来。

  要征什么呢?第一是社会保障,第二是资源,第三是环保。这三个税,征税的手段和方法不一定是新起一个税的名字,有的是新税的名字,有的是在原来的税上扩大范围,比如资源税可以扩大范围,提高税率。

  环保税,可能叫一个环保税比较难,但可以在其他的税种里面,在其他税的税目里面,我们把环保的因素加进去,不一定用一个独立的税种,而用一个配套的税收政策的一种集合,一揽子的东西,表现在各个税种里头,但是它立法的目的和宗旨是解决环保问题,解决企业把环保排污成本外部化。

  所以,我们的税,要加的税重点是这几个。但是,你通货膨胀,要加税,肯定对通货膨胀是一个推动了。因此,还要对冲这样一个成本的上升,就是要减税。

  减税是我们已经决定的事情。比如增值税转型,目前在东北试点,在中部试点,我认为可以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国来实施。包括所得税两法合并,变为企业所得税,已经有减税的性质了。成本可以列支多,税率从33%降到25%,已经有减税的性质,已经可以对冲。今年第一季度很多上市公司在预缴税款是按照25%来算了,节约了税收的成本,来对冲我刚才讲的几个增加的成本。那么,从企业来看,把一般性经营的税收都可以减下来。

  当然,减税的方式不一定是降低税率的方法。所得税减税,降低税率是一部分,增加成本列支也是一部分。还有其他的税种和税目都可以有这个办法,我就不详细说了。

  应帮低收入群体应对通胀

  另外,这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通货膨胀引起物价指数上升,对于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财税政策在低收入群体的政策上要有比较大的动作。

  比如说对个体户的税收,总体来讲,个体户是低收入群体。所以,他们的起征点可以提高,他们的征收率可以降低,这样使得个体户可以安居乐业,即使在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也能够安居乐业。包括工薪的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扣除额可以提高,因为物价上涨了,物价上涨了当然扣除额可以提高,我觉得提高的幅度可以适当大一点。这样我们就使得低收入群体在面临一个比较相对起来高一点,比前几年高一点的通货膨胀能够安居乐业,来保持社会的稳定。

  所以,对交税的人,对交税的低收入群体要减税。对很多不交税的低收入群体,他低收入,也不交税,所以减税的办法对他没有用。我觉得政府要增加公共开支,增加这些低收入群体所需要支付的一些费用,比如教育、医疗等等,这些应该进一步减轻低收入群体在这方面支出的增长。所以,如果我们对企业那边,我们有加税,有减税。对低收入群体,我们能够交税的减税,不交税的由政府解决支出的一些压力。这样就能够使整个财税的结构调整,而且既能够应对通货膨胀,又能够稳定社会。所以,财税政策是第二个方面。

  物价手段还不能完全放弃

  第三个方面是物价。物价的管制或者干预是目前所使用的手段。我个人觉得在我们转型期,手段还不能完全放弃。为什么呢?因为政府对市场价格的管理,这是所有政府要办的事情,美国政府也要办。但是美国政府对市场价格发生的影响,它用的手段不是行政来审批,它不是行政性的控制。

  比如美国的油,美国如果政府认为成品油价格太高了,它把储备拿出来抛向市场,供给量一大价格就低了。如果价格低了,政府收购,就像农产品(26.34,-0.18,-0.68%,吧)收购的特点是一样的,所以他们更多的是用什么呢?是用国家储备的办法来影响市场,储备可以调,这在政府手里呀。

  我们现在有些东西具备这样的条件,有些我们不具备。成品油,政府对成品油的储备很少呀。所以,还有一个过程。所以,保留手段是首要的。同时我们要明白它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用我刚才讲过的那些发达市场经济使用间接调控的方式,而不能把审批价格作为长期适用的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把直接审批的手段转化为间接调控的手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既要保留,又要明确改革的方向是逐步的转化。

  最后,关于物价指数的问题,今年提出要控制4.8左右,左右还有点弹性,我个人认为即使是左右,也不能把4.8左右作为指令性的指标,作为必须完成的指标。它是一个预测数。和我们GDP一样,它是一个预测数。

  我们要采取很多应对措施来应对这个东西,但不能作为好像超过一点就不行。我认为政府的政策需要给一点更宽松的环境,从我个人来想,这4.8如果作为当期因素,4.8左右就可以了。我们再准备用1.1左右的指标作为历史通胀因素的释放。

  我刚才讲今年通货膨胀的指数中既有当前因素,又有历史因素,如果把4.8作为当前因素的一个指标,然后再给历史潜在的因素留一个点左右,我倒觉得这样一个情况对于政府来设计应对政策就比较灵活。我觉得手脚就会放开一点。否则的话,如果4.8变成一个不能够超越指标的话,我觉得很多政府的政策出台就很困难了,各方面的问题就会互相发生冲突,就会很难提出综合性的对策。

  最后一个建议是虽然今年有4.8左右的指标,但是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预测指标,而且在工作上可以把它作为当年因素的一个预测指标。我们另外搞出一个点左右作为历史因素释放的指标,我想这么来看这个问题,可能对于处理好应对政策、设计好应对政策,能够使得整个对通货膨胀的治理,又能够把它的指标控在一定水平,又能够保持社会的稳定,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我认为这是很有好处。
发表于 2008-7-2 17: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本土化的学者的意见。但是目前政策的制定权,估计都是掌握在一批海龟派所谓的精英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6-16 05:59 , Processed in 0.01336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