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857|回复: 1

中国2007“战略宣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4 09: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信报报道,中国国防科工委新闻发言人黄强1月8日下午在向记者通报2007年国防科技工业会议的有关情况时表示,去年国防科技工业企事业单位首次实现利润总额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黄强说:“中国具备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但具体什么时候制造目前还没有定。”黄强还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目前正在进行积极论证。这是中国继上世纪80年代首个大飞机制造项目——“运十”下马后第一次公开宣布要造大型飞机。黄强表示,“大飞机”是一个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也能充分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中国要完成“大飞机”项目还需要两三个周期。“我国今后将适时亮相一些有威慑力的新型尖端武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和平。”

北京为什么在1月5日刚刚高调宣布了歼-10战斗机、“太行”发动机及ARJ21新型涡扇支线客机等高新航空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的消息后,又马不停蹄地张扬已具备制造航空母舰能力和开始论证大型飞机项目呢?而且偏偏发布于日本防卫厅计划9日起正式更名为“防卫省”并举行正式挂牌典礼的头一天?

人们应该注意到,日本媒体近日报道了一系列日美军事动向。(一)日美将举行联合保卫日本演习。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盐崎恭久1月5日宣布:“我们计划做一个模拟演习,探讨日美应采取何种联合行动来最好地保卫日本。”防卫厅官员表示,第一场演习将于今年2月下旬在日本西南地区举行,会模拟“某强国突然占领西南列岛某岛”,派出“东北亚地区刚刚出现的一些新战机,新军舰和新导弹”,封锁日本西南沿海,而远程导弹也随时对日本发动“饱和攻击”。(二)“新东亚安全策略”将台海安全纳为核心。据透露,日美已就台湾海峡发生“事变”达成一致,两国将在2月起开始研究如何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军事局面,从而形成将台海安全作为核心的所谓日美“新东亚安全策略”。(三)允许驻日美军发动对朝鲜军事行动。日美将升级联合作战计划,一旦朝鲜半岛发生武装冲突、日本遭到导弹攻击等情况下,日本将授权美国从驻日基地和港口发动对朝鲜的军事行动。

上述的这一系列军事新计划,成了日本防卫省举行正式挂牌盛典的来自日美的“庆贺大礼”,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中国人当然不能过于“小气”了,总得送上几份让世人耳目一新的“中式贺礼”以示友好。也就是说,中国国防科工委1月8日宣布已具备制造航母能力和开始论证大型飞机项目,不过是一个礼尚往来,只是这一回北京对华盛顿和东京真的给足了“面子”。

人们已经注意到,日美这一系列军事新计划,并非老调重弹,而是充满新意。所谓充满新意,最主要是有两个“前所未有”。一个是前所未有地暗示假想敌就是中国,日本所称“东北亚地区刚刚出现的一些新战机,新军舰和新导弹”的这个“某强国”,全世界都知道只有中国“当之无愧”。另一个是前所未有地明确提出联手应对台海事变的策略,使以前日美各自为战或联合行动的暗示不再含糊其辞。

如此一来,人们就不难看出其中的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个是日美同盟又重新热烙起来,甚至可以说进入了新一轮“蜜月”时期,日本原来所担心的日美同盟随着拉姆斯菲尔德的离任可能“激情不再”的顾虑已基本消除,而且随着“新现实主义***”盖茨的上任而让日本又热血沸腾。

另一个特点是“东瀛病夫”的本来面目袒露在世人面前。有人以为我们给日本套上“东瀛病夫”有偏见之嫌,其实日本为了实现政治、经济、军事大国的终极目标,可谓费尽心机,几乎到了疯狂和病态的程度,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这个当年曾经征服过大半个亚洲的“大日本帝国”,已经处于既追求大国梦想却又无法在军事和外交上摆脱对美国依赖的矛盾境地,也就是说没有“美国伟哥”就无法生存的病入膏肓状态,已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东瀛病夫”。


如果说中国的这一份“已具备制造航母能力和开始论证大型飞机项目”的大礼只是送给日本防卫省开业大典的,恐怕病态中的日本承受不起这样沉重的礼物。既然日本这一系列“威猛壮举”离不开“美国伟哥”,山姆大叔理所当然地要分享这份厚礼了。

其实,自从布什在去年12月23日幸运地收到了中俄欧奉送的“安理会有关制裁伊朗的第1737号决议”这份美国2006年唯一值得炫耀的圣诞礼物后,私地里还是抱怨北京太过于小气了。变得务实的中国人又不好意思地“虚荣”起来了,在2006年岁末和2007年新年伊始,早就甩掉了“东亚病夫”帽子的中国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慷慨,全世界不得不为“东亚猛汉”掷地有声的一系列“新招式”喝彩叫绝。

     安倍的“强势外交”将折戟东海之滨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英国首相布莱尔1月9日在与到访的日本首相安倍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说,日本取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时机已到”。日本官员峰会前表示,英日两国均为美国的盟国,两位领导人将讨论涉及朝鲜和伊朗的核不扩散等热点问题。安倍此行出访英国、德国、比利时和法国等欧洲4国。据悉,安倍将继续强调日本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立场。

安倍选择英国作为其就任首相后出访欧洲推行日本2007年强势外交政策的第一站,当然意义非同寻常。在日本的西方盟友中,如果说除了美国之外日本还有另外一个称得上是盟友的话,恐怕非大英帝国莫属了。尽管安倍此次出访也是为了建立其“亚洲通道”和麻生提出的“自由与繁荣之弧”,但安倍所谓强势外交的核心就是“入常”,出访欧洲其实就是展开新一轮“入常”攻势。如果在第一站英国获得“入常”的支持,那么此次访欧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半。遗憾的是布莱尔十分的圆滑,只是奉承了一句“时机已到”,这预示着安倍的强势外交政策在新的一年里将充满坎坷。

明摆着的是,随着1月9日日本防卫省的正式启动,安倍的修宪计划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安倍的军事大国之梦不会再是空中楼阁,所以安倍在其任期内的另一个最大目标“入常”,也就成了安倍唯一的操心。为了实现“入常”目标,安倍可谓煞费苦心,尽管2006年安理会改革的新提案中阐明增加的新常任理事国将没有否决权,但这并不能抑制日本的强烈欲望。

这样人们就不难理解,安倍1月6日之所以回避参拜靖国神社而改赴参拜明治神宫,其实就如同安倍上任后选择首先出访中国是一样的道理,安倍要实现其“新日本蓝图”,尤其是实现“入常”目标,始终绕不开中国这一关卡。现在的安倍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既要迎合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又要维护通过访华给自己倡导的“自主外交”拉开序幕的良好势头,尤其重要的是,即使安倍在欧洲、非洲、东南亚的“强势外交”果实累累,但一旦回到东亚遭遇中国冷落的话,那么日本所谓的强势外交将前功尽弃,最有可能折戟于难以逾越的东海之滨。

更为重要的是,安倍内阁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左右日本经济走势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经济,而且现在中国不断地抛出新型武器装备的消息并说明今后将适时亮相一些有威慑力的新型尖端武器,无不是给走向政治和军事大国的日本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只要“东亚猛汉”中国的经济骏马和军事利剑还横在前面,日本要在亚洲出头之日仍然是“路漫漫兮”。

这就是我们在去年7月8日《东海寂寞心》中所评述的:北京显然不会只盯着眼前的参拜一事,更重要的是先把十三亿中国人的善意和诚意摆到桌面上,苦口婆心、仁至义尽之后,恐怕等待日本“鹰之者”的就不是“软骨头”了。北京需要的是更大的主动权——这就是北京对日策略调整和转换的一个答案。

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可以大度地把靖国神社问题搁置一边,中国可以大度地不在日本争当“亚洲领袖”之道路上设置障碍,但在涉及到中国最核心利益的钓鱼岛、东海问题上,中国决不会作原则让步。中国一旦在钓鱼岛和东海问题真正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话,中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将不复存在,而丧失了东亚主导地位和发言权的中国,即使怀抱那些所谓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歼-N、航母、大飞机蓝图和核威慑力量,也不过如同中国孩子们的“电脑游戏”,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就“不过如此”。


不可忽视的是,“日本核问题”将成为日本外交中的一张极具威力的王牌。我们在2006年12月25日《布什久违的“圣诞快乐”》中已就此评述:日本似乎正在拿着“日本核问题”要跟中美进行一场世纪豪赌,不同寻常的是,中国和美国竟然也在默默地接受了挑战。

现在,人们从日美同盟最近异常热烙的筹划举行联合保卫日本演习、将台海安全纳入“新东亚安全策略”、允许驻日美军对朝军事行动一系列“蜜月计划”中,可以透视出华盛顿在这场“日本核问题”的豪赌中显露退缩的迹象。然而,“东亚猛汉”中国却以前所未有的“新、狠、辣”的“中式贺礼”,毫不畏惧地给“日本核问题”和日美“蜜月计划”添加激素。

[ 本帖最后由 一文 于 2007-1-14 10:16 编辑 ]
发表于 2007-1-15 01: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胡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6-6 16:37 , Processed in 0.01191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