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540|回复: 0

商品交易商正演变成具有“系统性重要”的机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8 16: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加拿大央行副行长Timothy Lane,9月25号在给卡尔加里CFA协会的演讲中,就商品融资最新的发展发表了深刻的见解。

FTAV总结了其中的重点:

然而,一些银行仍在维持甚至扩张的领域就是大宗商品的现货业务,银行增加了商品现货的持仓并且在供应链上投资。这其实和传统意义上的商品交易商的运营模式很相似。

投资者们最近越来越谨慎,减少了与商品相关的投资。商品基金管理的资产已经下滑,这减少了大宗商品交易的又一个资金来源。

由于银行已经缩减了大宗商品行业的参与度,商品交易商的重要性提高了并且其筹资模式也有所改变。一些商品交易商开始进入资本市场:去年,由商品公司发行的投资级债券的销售额同比增加了90%,而和商品相关的垃圾级债券发行量今年已经上升了大约40%。

由于商品交易商越来越多地直接从资本市场筹资,创新金融工具的使用也变得更加频繁,包括使用混合或者可转债结构,而抵押融资则在亚洲尤其普遍。

在欧洲,一些银行正在通过结构化的贸易信用保险( trade credit insurance)来去杠杆化,同时仍然维持在新兴市场商品贸易中的积极参与。

席卷商品交易领域的收购兼并之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融资模式的改变。数宗交易都属于商品交易商和生产商之间的合并。一些主要的原油生产商在很多年前就有属于自己的交易部门。这并不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但在依靠银行资金的商品交易逐渐减少的今天,这种模式愈发的有吸引力。

这些最新发展意味着什么?Timothy Lane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商品交易融资渠道的改变会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从而影响到商品价格反映基本面情况的能力。

同样的,商品金融化对短期的市场波动率有潜在影响。尽管现在要判断融资方式的发展对于商品市场意味着什么还太早,但这些发展确实值得我们关注。

第二类问题和系统性风险有关。尤其对于大型的交易商以及某些大投行的现货交易业务来说,他们正在商品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某些机构因此可能会变得“系统性重要”。

2008年的金融危机向我们揭示了评估某些机构是否是“系统性重要”的必要性。这些机构往往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对于那些在商品市场牵连重大的机构,我们也应该进行同样的评估。

而且,系统上来说:

扮演者做市商角色的大型交易商中一旦有一家破产,是否会对商品市场造成严重危害?这些大型交易商交易头寸的损失是否会在金融系统内产生骨牌效应?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是未知数,但我们必须认真地思考他们。

第三,商品交易有潜力成为连接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的桥梁。随着商品金融化的步伐,金融系统的压力会对商品市场造成影响。而另一方面,商品市场对于加拿大这样资源丰富国家的经济前景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此外,商品价格的波动对金融机构可能造成危险,而金融机构是商品交易的融资渠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6-16 16:52 , Processed in 0.01141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