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2120|回复: 0

[转贴] QE3他爹:大萧条(转自华尔街见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7 12: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QE3的接生过程中,护士长伯南克、助产婆Woodford、以及他亲妈Sumner都提到了一段关键的历史:大萧条。
这三人的具体观点有所差别,但是提到大萧条时,却不由自主地统一口径,取得了罕见的共识。
这是因为——
美国历史上最难忘的一段,是大萧条;
美联储中最大的错误,是大萧条时犯下的;
美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制定者、研究者,都不得不记住一段教训,那就是大萧条。
美联储主席、学界巨擘Woodford还有博客达人Sumner,背景不同,经历各异。然而,对大萧条共同的记忆、相似的教训总结,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孕育了QE3。没有这个爹,就不会有QE3。
所以,无论QE3他爹走了多少年,无论他爹现在是默默归隐还是长眠地下,我都想把这个爹揪出来,给大家看看。

他爹长什么样,有很多人拍了照片,从弗里德曼到Woodford,从助产婆到亲妈。但是不管是谁拍的照,那副面容都是一样的。所以,此处,我想节选伯南克2004年的一份讲稿,他以一个学者的身份,综述了学界、政界对大萧条取得的基本共识。正是这种共识,使美联储与美国学界联手,共同打造了QE3。
这段演讲发表于金融危机之前,那时没有人会讨论QE3,因此,这份文稿可以摆脱伯南克为QE造势的嫌疑。节选的这一段,叫做《大萧条时,美联储的四宗罪》,欢迎大家讨论。

以下是伯南克2004的发言,这次演讲被誉为伯南克最经典的一次。
很多学者引用它当成论文开头,很多评论员套用它当做分析框架。如果你曾看过《中国锯断美元和黄金的跷跷板》、或者是《颁给美联储的奖状》、或者是《QE3的亲妈:博客达人》,你将在下文看到熟悉的段落,下面有那些文章的逻辑起点:
来到美联储之前,我是一名经济学者。我的研究重点,就是美联储在大萧条前后的表现。今天,我与大家共同探讨美联储与大萧条的关系,身份是学者,而非官员。
面包店前,黑衣长队
时光流转,大萧条的亲历者越来越少。我们记得的,恐怕只剩下那张经典照片,一群人穿着黑色大衣,带着黑色帽子,排着长长的队,在面包店门口等待。然而,即便大萧条过去了那么久,它的潜在影响不曾消减。
是大萧条,让太多的人达成了一种共识:政府有责任稳定经济大势与金融系统,政府有义务在经济衰退时帮助失业者。许多重要的政府部门与项目,比如社会保障(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储蓄保险(防止银行挤兑)、证监会(监管金融活动)等等,都是在大萧条之后的1930s建立的。所有这些,都是大萧条的遗产。
那一场经济衰退,为什么能让那么多人达成共识,全都开始承认政府的重要作用?是因为大萧条太大了。
从1929到1933年,美国的实际GDP缩减了30%,失业率从3%涨到25%,就算是有工作的人,也往往只有兼职工作。
可能大家对这些数字没什么概念,我举个例子当参考吧:战争年代,美国经济衰退最厉害的是1973到1975年,这几年里面,实际GDP缩减了3.4%,失业率从4%涨到了9%。大萧条跟它比,厉害多了。
除了产出下降和失业上升,大萧条还伴随着严重的通缩问题,物价平均每年下滑10%。与此同时,股价持续暴跌,银行大批倒闭,违约纷纷出现,企业与家庭大量破产。
直到1933年罗斯福新政,经济才稍见起色,但失业率仍是居高不下,在整整十年中保持两位数,直到二战才略有好转。
问题至难,答案弥珍
那么,究竟什么导致了大萧条?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它的答案弥足珍贵,只有弄懂这个问题,才能避免类似的政策错误。对于经济学者,这个问题同样重要,大萧条击溃了传统的经济学原理,弄不懂它,就别想重塑经济学。
寻找答案之路,漫漫而修远。几十年中,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分歧。直到最近二十年,才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这种一致来之不易,一方面,弗里德曼所著的《美国货币史》石破天惊,在大萧条研究中跨出历史性的一步;另一方面,在漫长摸索之后,学者们终于不再单纯聚焦美国,开始懂得放眼世界。这好比,医生很难靠一个病人确诊全新的疾病,只有当他拥有一整个病房的类似患者,才能研究清楚新病的机理。经济学者终于学会了这种方法,在全球对比中得到启迪。这两方面双剑合璧,前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后者提供了现实例证,终于让我们看到了答案。
下面,我就提供《美国货币史》的节选版,让大家一览美联储曾怎样弄垮整个经济。
货币政策是因还是果?
如前文所述,大萧条的突出特点是物价暴跌,创造了空前绝后的通货紧缩。理论上,通货紧缩或是膨胀,都与货币供给量密切相关,也就是现金和储蓄。实际中,美国的货币总量的确随着物价起起落落,在大萧条时货币急减,随着经济复苏才再度充裕。
在大萧条原因的争论中,最大的分歧也就在于此:究竟是经济衰退导致了货币减少,还是货币政策导致了经济衰退?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说答案是前者,货币政策没有什么问题。他们说,毕竟,那时候接近零利率了,还能要求货币政策怎么扩张,已经扩张到极致了啊,再想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无异于逼一头快累死的牛去赶大车,拿一根快拉断的绳子去牵航空母舰。
然而,到了1963年,形势发生了逆转,Milton Friedman(小编注:我最爱的弗里德曼爷爷出场了!)和Anna J. Schwartz合写经典著作,流传至今,书香永存,那就是《美国货币史,1867-1960》(小编注:网上有的卖哦~推荐大家买弗里德曼爷爷的书!),每个搞宏观经济的都至少看过封面吧。书里有这样一句话:
“大萧条是个悲剧,它是货币政策的牺牲品。”(1963年版,第300页)
美联储怎样弄垮了经济?
为了佐证这句话,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系统整理了美联储的政策。他们认为,每项决策失误,都导致了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货币供给量进一步减少,最终物价下滑,经济衰退。整个大萧条中,美联储至少有四宗罪。
罪状一:1928年春-192910月  爱憎分明 意气用事
从宏观形势看——当时的经济正步入衰退,物价猛跌,通胀毫无可能——实在不该紧缩。为什么美联储要乱出拳呢?主要是担心华尔街的投机风潮。
当时,美联储的官员爱憎分明,大爱“用于生产”的金融借贷,大恨“用于投机”的金融借贷。他们十分担心:银行借给投资者的钱会到哪里?会不会用于股市投机,形成一波投机热潮、股市泡沫? 忧虑之下,他们曾劝说银行要有原则,不能把钱借给投机者,银行不听。于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美联储毅然决然地提高了基准利率,暴力地给银行借贷泼上一大盆冷水。
接下来就到了1929年10月,那个可怕的月份。市场的确屈服了,那个月之后,没有人再敢挑战美联储的力量,它想让股价跌下来,股价就一定会掉下来。美联储完胜,但是,这场胜利太惨痛了,首先,紧缩政策让经济步入衰退;然后,衰退的迹象加上提高的利率,让十月的股市节节败退,直至崩溃;再后来,崩溃的股市重挫了市场信心,经济衰退愈发严重,步步惊心,到1930年已惨不忍睹。
罪状二:19319-10月 错诊误判 庸医猛药
我要补充一下,当时大部分国家都秉持“金本位”,本国货币与黄金按固定兑换比率,美国也不例外。像别人一样,美联储不得不维系这个比率,按比率提供黄金与美元的兑换服务。
可以想象,如果每种货币都与黄金等比兑换,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也就固定了。然而,所有的固定汇率制都面临一个问题:一旦投机者不看好某个国家,认定了这种货币要贬值,就会投机做空该国货币,持续抛出该币,换成黄金,对该国央行与经济形成威胁。
在1931年9月,欧洲金融出现剧变,英镑遭到抛售袭击,大量的投机者捧着英镑求黄金,英国央行很快耗干了黄金储备,再也顶不住了。大英帝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允许英镑价值自由浮动,完全听任市场做主。
英镑垮掉之后,投机者把目光投向了美元。他们认为美元必将贬值。诸多他国央行和私人投资机构都找到了美联储,要求退回美元资产,一律换成黄金。一个月后,到了1931年10月,美联储的黄金储备即将见底,退美元的热潮之中,全美银行陷入恐慌。大家都开始担心美元贬值,国内外的储户都要从美国银行撤出美元,换成黄金。江河日下的经济形势也让储户们越来越慌,纷纷觉得存美元不靠谱。
那时候,美联储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所以,一旦某家小银行垮台,所有在那里存钱的人,都会失去毕生积蓄。这样一来,储户们不得不成为惊弓之鸟,风雨欲来,四下奔散。
我们不要忘了,银行挤兑是自我实现的:如果所有人都不看好某家银行,一起去提款,这家银行再厉害,也会被挤兑掉,彻底倒闭。所以,在1930s,美国有数以千计的银行被储户们干掉了。
任何一个央行都有双重任务,既要保证本国货币稳定,又要保证国内金融稳定。美联储也不例外,不该对银行灾难坐视不理,也不能任由本币惨遭挤兑。但是,美联储觉得双线作战太难了,它不懂得问题的根源在哪,明明是经济实力与信心的问题,它却错判成利率问题。美联储以为,要想让美元坚挺起来,就必须再次提高基准利率,这样一来,用美元存款的回报率高了,投机者就舍不得抛售美元。
所以,又一次,美联储毅然决然地提高了基准利率。悲剧在于,它又获得了惨痛的胜利。胜利在于——美元投机戛然而止,“金本位”骄傲地挺直了腰板;惨痛在于——宏观经济形势本就不咋地,此时紧缩,就是雪上加霜,产出跟着加速下滑,物价和货币供给量一泻千里。想要止泻,本应采取扩张政策,而年轻的美联储是个愣头青,固执地反其道而行之。
罪状三:1932年 歪理邪说 一意孤行
次年春天,已是满目衰退,哀鸿遍野。议会坐不住了,给美联储施加了重重压力,让它必须扩张,必须宽松,再也不能紧缩货币了。巨压之下,美联储暂时屈服,在1932年4-6月买入国债,释放货币,似乎给经济注入一丝活力。然而,美联储内心深处不想改变。
当时,有些观点深入美联储的灵魂。一种叫做“优胜劣汰市场调整”论,也就是说,经济该衰退就要衰退,企业该破产就要破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淘汰那些劣等的家伙,如果这时采取宽松政策,就是多管闲事,好心办坏事,最终只会阻挠市场的调整过程,把调整周期拖得更长。唉,这一派人不懂,在经济衰退时,恐慌是会自我实现的,你担心银行要垮,都去取钱,再好的银行也一定会跨。
还有一种观点,叫“做人事已尽天命要听”论。名义利率已经低到一定程度了,接近0了,没办法再低了,美联储已经尽力宽松了,不可能再宽松了。唉,这派人也忽略了一点,没有人会把名义利率当回事,就算名义利率接近零也没什么用,大家看的都是实际利率,比如,假设名义利率是10%,看上去很高,但是大家都觉得未来的物价会涨20%,实际利率就相当于-10%,一点都不高;再比如,假设名义利率是1%,看上去很低,但是大家都觉得未来的物价会跌11%,实际利率就相当于10%,一点都不低,没有人敢在这么高的实际利率下借钱,那可是实打实的高利贷。那时候,大家都不看好经济,觉得以后肯定会物价暴跌,经济紧缩,所以,再低的名义利率,加上这种物价预期,都会变成很高的实际利率。现在要是贷款投资,以后就太亏了。没人想借这种高利贷,也就不会有什么信贷,什么投资,经济很难起来。
在上面两种思潮下,美联储认为议会在扯淡,开始跟议会对着干。趁着1932年7月议会休息,美联储马上逆转了政策, 改宽松为紧缩。
剩下的故事各位恐怕都能料到,美联储又惨胜了,经济再度急转直下。
罪状四:1930-1933年 哀鸿遍野 见死不救
如前所述,那段日子里,银行业每天呼号哭泣,濒死挣扎。储户们都担心银行垮掉,不分青红皂白纷纷提款,于是,银行真被挤垮了。全美上下,银行陈尸遍野,恐慌情绪无处不在,有些城市的银行快要死绝了,更有些重要区域,其各家银行居然无一幸免。
从1930年12月到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宣布大整银行业,全美的银行系统受到清理,至少一半银行非死即伤,或是直接关门走人,或是接受悲情并购。活下来的银行,夹起尾巴做人,它们没有去抢死银行的业务,而是大幅缩减了自己的存贷款,但求不死,不求有为。
这期间,美联储不曾救死扶伤,只是清理尸体。
然而,美联储忘记了银行对整个经济的重要作用。银行存款是资金流转的重要来源,有人往银行存,有人从银行贷,经济才能动起来。少了这个润滑剂,失去的绝对不是那一点存款,而是所有相应的贷款,所有相应的投资、生产、商品与货币流转。想想就明白,人们不信任银行后,就会把闲置的钱塞到枕头底下,埋到花园深处,这部分钱就彻底退出了整个经济。别忘了,那些在经济体中流转的钱,1美元不仅仅是1美元,它不断转手,可以让王小二从张三叔手里买到奶糖,让张三叔从李大婶那里买烤红薯,让李大婶从张大爷那里买白菜,让张大爷从刘奶奶那买个夜壶……把这1美元掖到枕头底下,张三叔的奶糖,李大婶的烤红薯,张大爷的白菜,刘奶奶的夜壶可能都烂在自己手里了。流转的钱,和藏起来的钱,不一样的。有银行,钱才能流转。
除此之外,银行还是信用中介,还有各种其他服务,看看今天到银行办事要排多久的队,你就知道了银行有多么重要。
这么重要的银行,美联储不是没有能力救助。它可以直接借钱给银行,也可以为它们的贷款提供担保,还可以干脆多印点钱放出去……随便采取一种办法,都能让银行好过一点,让他们有钱应对储户,甚至重塑储户信心,终止混乱的挤兑。但是,美联储什么都没有做。
也许你会问,央行的任务之一不就是保卫银行体系吗,美联储怎么可能玩忽职守?那就又要回到“优胜劣汰市场调整”论了,这个理论在联储内部盛行一时,他们觉得,被淘汰的都是弱者,活该。早一天淘汰它们,就能早一天强壮美国银行业。更何况,倒闭的多半是小银行,很少有美联储的会员,与美联储没什么利益瓜葛。
所以,美联储心安理得地坐视不理了,眼睁睁看着货币供给逐步缩减,货币流转日渐停滞。经济,走向卡壳。
小结
美联储的四宗罪,生生掐断了美国经济的命脉,货币没了,何以投资,何以购买,何以生产?后来,若干学者沿着这套思路,考察了更多的萧条经济体,进一步印证了货币对经济的重要作用。经济衰退时,央行若是乱出招、不作为,就是在谋杀国民经济。
那时的美联储还是愣头小伙,年岁尚轻。后来,美联储逐步成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大萧条的教训,是所有教训中最重要的。

嗯,这段节选终于编完了。上个月,重读此文时,我似乎看到QE3正在不远的地方搔首弄姿,现在很后悔没有早点编出来。经典文献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我比较担心经典文献没有读者,就冠上了QE3他爹的噱头,希望这个噱头没有太不靠谱,更希望读者板砖轻拍,理性讨论。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姑且参考,敬请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4-16 15:16 , Processed in 0.01194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