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6276|回复: 31

礼与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9 07: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些讲文艺青年在五四到文革的一些遭遇的事情。神马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揭露反动政府的专制,去延安,反右,文革,知青上山下乡……

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一群容易被别人被自己感动的热血青年,被以有丰富历史和政治常识的毛主席为核心的,以革命为事业的党卷进去所发生的悲喜剧。

然后文艺界人士被搞得服服帖帖被搞得毫无节操以后,如今又回来影响社会腐蚀党员了,哈哈哈哈哈,这算报应么?

庄子说无待,说不器,魏晋之际曹党士人就爱读个庄子讲个不器,反正不合作也不对抗。毛主席则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据说弗雷德里希二世皇帝也想像毛主席那样搞最后被太多人抵制结果没搞成。孔子也说君子不器,不器的君子却应该守礼,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神马的。总觉得他们都在说个人和强权之间该保持嘛关系,个人的需求与节操该保持嘛关系的事情。难怪老师要说急流勇退是很难能可贵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22: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俞大维:怀念陈寅恪先生

……(前略)

读书须先识字
  
现在我略谈寅恪先生治学的方法和经过。寅恪先生由他念书起,到他第一次由德、法留学回国止;在这段时间内,他除研究一般欧洲文字以外,关于国学方面,他常说:“读书须先识字。”因是他幼年对于说文与高邮王氏父子训诂之学,曾用过一番苦功。到了中、晚年,对他早年的观念,稍有修正。主要原因,是受了两位大学者的影响。一是瑞典汉学大家高本汉先生。高氏对古人入声字的说法,与假借字的用法,给他极大的影响。二是海宁王国维先生。王氏对寅恪先生的影响,是相得益彰的;对於殷墟文字,他受王氏的影响;对梵文及西域文字,则王氏也受他的影响。
  
在史中求史识
  
在讲寅恪先生治国学以前,我们先要了解他研究国学的重点及目的。他研究的重点是历史。目的是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他常说:“在史中求史识。”因是中国历代兴亡的原因,中国与边疆民族的关系,历代典章制度的嬗变,社会风俗、国计民生,与一般经济变动的互为因果,及中国的文化能存在这么久远,原因何在?这些都是他研究的题目。此外,对於所谓玄学,寅恪先生的兴趣则甚为淡薄。
  
严谨而不偏狭
  
我们对传统的典籍,大致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我们先讲他对经的看法。他说:无论你的爱憎好恶如何,诗经、尚书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乃人人必读之书。关於尚书今古文之辨,他认为古文尚书,绝非一人可杜撰,大致是根据秦火之後,所传零星断简的典籍,采取有关尚书部份所编纂而成,所以我们要探索伪书的来源,研究其所用资料的可靠性,方能慎下结论;不可武断的说它是全部杜撰的。由此我们可以得见寅恪先生,虽是严谨的小学家,却不是偏狭的汉学家。
  
寅恪先生对於玄学,兴趣淡薄,上面已经说过。他甚恶抽象空洞的理论,本人从未听见他提及易经中的玄学。
  
再讲春秋,寅恪先生虽不如王荆公之讥讽春秋为“断烂朝报”,但他除认为左傅为优美的文学外,对公羊三科九旨之说很少兴趣。对榖梁除范序外,我也未尝听他提起过。
  
关於尔雅,他归於说文一类。对孝经,他认为是一部好书,但篇幅太小,至多只抵得过礼记中的一篇而已。
  
他很注意三礼,对於周礼,他虽同意一般人的看法,认为不是周公所作,然亦不可能为一人所杜撰。而周礼中用了许多古字,要说刘歆伪撰碑文,到处埋藏,则甚为可笑。
  
他说,周礼是一部记载法令典章最完备的书,不论其真伪,则不可不研读。他尤其佩服孙诒让的周礼正义一书。
  
关於仪礼,寅恪先生认为“礼”与“法”为稳定社会的因素。礼法虽随时俗而变更,至於礼之根本,则终不可废。他常提起“礼教”思想在唐律疏议中的地位;他说这些是人人应该重视的。
  
寅恪先生对於礼记的看法:他说礼记是儒家杂凑之书,但包含儒家最精辟的理论。除了解释仪礼及杂论部分以外,其他所谓通论者,如:大学、中庸、礼运、经解、乐记、坊记等等,不但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最精釆的作品。我们不但须看书,且须要背诵。
  
次讲四书。大学与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不再重述。他说,论语的重要性在论“仁”,此书为儒门弟子所编纂,而非孔子亲撰有系统的一部哲学论文。故大哲学家黑格尔看了论语的拉丁文译本後,误认是一部很普通的书,尚不如 Cicero 的 De officiis。至於孟子一书,寅恪先生喜欢他的文章。但孟子提到典章制度的部份,及有关历史的议论,他认为多不可靠。孟子云:“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即其一例。
  
我们这一代的普通念书的人,不过能背诵四书、诗经、左传等书。寅恪先生则不然,他对十三经不但大部分能背诵,而且对每字必求正解。因此皇清经解及续皇清经解,成了他经常看读的书。
  
特别注重志书
  
“国史”乃寅恪先生一生治学研究的重心。对於史,他无书不读,与一般人看法不同处,是他特别注重各史中的志书。如史记的天官书、货殖列传、汉书艺文志、晋书天文志、晋书刑法志、隋书天文志、隋书经籍志、新唐书地理志等等。关於各种会要,他也甚为重视,尤其重视五代会要等。他也重视三通,三通序文,他都能背诵。其他杂史,他看得很多,这里恕不一一叙述了。寅恪先生特别注重史实,前已说过,因此他很钦佩刘知几与章实斋。他尤其推崇司马温公通鉴的见解,读过他隋唐政治史述论稿者,都能看到这一点。本人认为寅恪先生的史识,超过前人,此所谓“後来居上”者是也。
  
喜欢庄子荀子
  
因寅恪先生不喜欢玄学,在子书方面除有关典章制度者外,他很少提及。但他很喜欢庄子的文章,也很重视荀子,认为荀子是儒门的正统。这可能是他受了汪中的影响。他偶然也提到子书中较“僻”的几章,例如:抱朴子的诘鲍篇,列子(可视为一部伪书)的汤问篇等等。至於其他中国一般学者所推崇的书,如论衡之类,他似乎并不很重视。
  
诗推崇白香山
  
其次讲到集部,集部浩如烟海,博览实难。但是凡集部之书,包含典章制度者,他都特别加以注意。关於文学和诗词。寅恪先生对文,最推崇欧阳文忠公、韩文公、王荆公、归震川、姚姬传、曾文正公诸大家。他推崇曾文而认为姚文为叙事条理有余,而气魄不够,本人当时亦有同感。袁子才早年评方苞文与王渔洋诗,有 “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之句。如曾文正撰罗忠节公神道碑铭有“矫矫学徒,相从征讨;朝出鏖兵,暮归讲道。”如此类雄奇瑰玮之句,实非所谓一般桐城派文章中可得常见也。
  
诗,寅恪先生佩服陶杜,他虽好李白及李义山诗,但不认为是上品。如果寅恪先生重写“诗品”,太白与义山诗,恐怕将列为二等了。他特别喜好平民化的诗,故最推崇白香山。所以在他“论再生缘”中有“论诗我亦弹词体”之句。关于词,除几首宋人词外,清代词人中,他常提到龚自珍(定庵)、朱祖谋(古微)及王国维三先生。我们可以说,词不是他特别的嗜好。他所作的诗不多,但都很精美。他吊王国维的一首长诗,流传海内,为一般雅人达土所爱好,也是我们这一代最好的诗篇之一。
  
学梵文研佛经
  
现在我们讲寅恪先生在国学范围以外的学问,寅恪先生在美国哈佛大学,随 Lanman 学习梵文与巴利文二年,在德国柏林大学随 Lueders 学习梵文及巴利文近五年。回国後,在北平,他又与钢和泰(Baron A. Stael Von. Holstein)继续研究梵文四五年。前後共十余年,故他的梵文和巴利文都特精。但他的兴趣是研究佛教对我国一般影响,至于印度的因明学及辩证学,他的兴趣就比较淡薄了。本人还记得在抗战胜利后他回清华,路过南京,曾在我家小住。我曾将 Stcherbatsky 所著书内关于法称 Dharmakirti 的因明学之部及 Tucci 由藏文所译龙树廻诤论(梵文本现已发现)念给他听,他都不特别感觉兴趣.
  
寅恪先生又常说,他研究中西一般的关系,尤其於文化的交流、佛学的传播、及中亚的史地,他深受西洋学者的影响,例如法国 P.Pelliot(伯希和)、德国的 F.W.K.Muelle、俄国的 W.Barthhold,及其他国学者。然他究因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知择善而从,故其见解,每为一般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精通各种文字
  
其他边疆及西域文字,寅恪先生在中国学人中是首屈一指的。除梵文外,他曾学过蒙文、藏文、满文、波斯文及土耳其文。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兹以元史为例,略作说明。大家都知道我国旧有元史是仓促修成,不实不尽的地方很多,为後来学者所诟病。因此有志重修元史的学者,先後辈出,约而论之,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代,是元秘史与圣武亲征录的发现。圣武亲征录的佳本,见於说郛,只有漠文本。元秘史有汉文本与蒙文译音本。可是这一代的元史学者,功力虽勤,都不能直接读蒙古文。代表此时期的名家,为:钱大昕、何秋涛、李文田、张穆、魏源等。李文田曾把“纽察.脱察安”(即是“机密的历史”)误认是两位作者,即因不通蒙文的缘故。
  
第二代,利用欧洲译文,补正元代史实。洪钧所著元史译文证补,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陆润庠在序文中说:“证者,证史所误;补者,补史所缺。”立论精当,耳目一新。但是洪文卿氏仍不懂西域的文字,所用的材料,仍仅是间接的翻译,而非直接采自各家的原文。屠敬山的蒙兀儿史记与柯凤荪的新元史也都属於此时期的作品。王国维先生为我们这一代第一流学者,其考据之精,可与乾嘉大师并美,即关於蒙古史著作亦极精确。惟王氏只通日文,故其关於元代著作,或是利用我国原有资料互校,或利用日人转译欧洲学者著述,未能用直接史料也。惟王氏启後承先,厥功甚伟。第三期学者之来临,未始不受王氏启示的影响。
  
第三代,在此时期,我国学者开始研治西北及中亚文字,期可阅读关於蒙古史的直接资料;然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写成一部新的蒙古史。代表此时期者即为陈寅恪先生。有关系的文字他都懂,工具完备;可惜他生於“齐州之乱何时歇,吾侪今朝皆苟活”的时候。他既无安定的生活,又无足够的时间,未能完成他的心愿,留给我们一部他的新蒙古史,只仓促写成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及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在他看来不过是整个国史研究的一部分而已。他平生的志愿是写成一部“中国通史”,及“中国历史的教训”,如上所说,在史中求史识。因他晚年环境的遭遇,与双目失明,他的大作“Magnum Opus”未能完成,此不但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按:姚从吾先生与札奇斯钦先生共同译注蒙古秘史亦属此期。)蒙古史原始资料以 Rashid a-din 著述为最重要,惜今尚无中文译本,盼我国学者早日将其译出,以供我国治元史者参考。

……(后略)

民国那么多先生,最亲切的还是吕先生啊,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00:4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孟子有两个问题。

一是为何称孟子是儒家。他自己说他说是孔子的学生这个算不得数。我想是这个原因:孔子说的仁,有人其人的意思。孟子说得最多就是“推己及人”,和君主们谈的无非也是君主或执政者或政府不要让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养活不了家人,这些就是“仁”的意思。至于具体政策其实孟子没说过多少名堂。

二就是孟子的法子行不行的通,如果行了会是怎样?这个我就想不出来了…文字障碍导致还没有很熟悉孟子的意思。说到底还是因为不敢确定孟子的话真有价值。不过孟子篇幅不大,做个分析应该容易弄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3 14:54: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我串起来了,所谓监察官僚集团或者反腐的上中下三策老师都有提到过。下策是特务机关,中策是领导人一时的决心,上策还是要有民间独立组织的监督。这些全都有历史教训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18:2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氏族社会,目前的家庭社会,都进行了共产主义。中国的家庭式共产主义是很成功的。中国的家庭式共产主义的产品就是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竞争的优秀的一群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优良产品。即中国的家庭式共产主义是世界各国都得学习的榜样。

洋人的全社会的共产主义是失败了。在中国也失败了。即这条路行不通。洋人的走后门进去全社会的共产主义的,所谓全国一人一票的多数主义或走后门的共产主义也失败了。这个已经被证明为死胡同。搞了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的洋人的社会的家庭是彻底毁掉了。黑人和拉丁人的家庭更不要说了。根本没有任何家庭观念。

中国的家庭式共产主义的成功,小单位的,同等的单位的一人一票的多数主义的成功,家庭都吃小灶的市场经济,这些都是通过实践验证出来的结果。即中国模式的成功机会远远大于洋人的模式的成功。”

氏族,宗族,乡党…

宗主,当主,主座…

据说李贽当和尚就是因为作为嫡长子宗主责任太大承担不起。日本电视剧电影里到现在一个公司里也是很浓的那种封建宗族的关系。宗族或者家庭里的人数多少规模大小权利结构,宗族与宗族之间的关系,宗族与政府的关系神马的没准才是很多事情的关键因素,那种谁都看到却不注意到的东西之类的…

总之老师说的个人家庭社会鼎足的事情,里面有趣的东西应该不少…

比如这两天发现的:阿提拉,拓跋珪,成吉思汗。三人成长经历相似,区别是拓跋珪处理好了家族中财产和权力的长子继承制,其他人包括慕容家和查理曼家都没处理好这个问题。罗马也是很晚才解决好这个问题。战斗民族些很快搞懂这个问题重要性的我想了一圈就只有他拓跋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5 21: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solidtu 发表于 2014-8-25 18:22
“中国的氏族社会,目前的家庭社会,都进行了共产主义。中国的家庭式共产主义是很成功的。中国的家庭式共产 ...


政府和教会-氏族群-家族-个人模式的欧洲的传统社会模式是已经消失了。过去几十年都变成政府-个人的模式。社会主义政府直接干预家庭和个人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政府都变成的地上的“上帝”和“保姆”。传统式家庭模式是彻底解散了。氏族群是早就没落了。

中国的过去几十年社会主义的折腾也彻底消灭了大家族的存在。文革时期连小家庭都差点遭到彻底消灭。目前还是慢慢恢复过来的阶段。不过,整体来说,中国社会的家庭模式和家庭观念是非常强大的。

家庭就是一个现代社会的细胞。细胞都死了,那个社会也完了。欧美的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通过社会大锅饭体制彻底破坏了传统家庭的结构和价值观。想回去已经没有希望了。只能找新的模式。同性结婚,孩子们回家跟父母一起住下去等等都是欧美摸索新的家庭模式的过程。到底产生怎样的新模式就很难说了。家庭体制被破坏以后,整个社会和民族的持续也是很大的问题。这个看了欧洲的年轻人根本不生孩子就很清楚。都是欧洲社会主义的衍生品。欧洲社会主义导致了欧洲诸国的持续生存危机。100年前,世界人口的25%是白人,以目前的趋势,再过一百年,至多世界人口的5%的机会大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22: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midas 发表于 2014-8-25 21:39
政府和教会-氏族群-家族-个人模式的欧洲的传统社会模式是已经消失了。过去几十年都变成政府-个人的模式 ...


谢谢老师。以前看到过学者们提南朝和北朝家庭组织的不同之类的事情,北方大家族多,南北交界处坞堡这种半军事化家族多,南方小家庭多神马的。最近看老师提到这些好像有点灵感又回去看了看,发现比以前自己注意到的一些东西其实更为重要。不过目前还没有神马特别好玩的发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6 07: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solidtu 发表于 2014-8-25 22:14
谢谢老师。以前看到过学者们提南朝和北朝家庭组织的不同之类的事情,北方大家族多,南北交界处坞堡这种 ...


帝王之家搞不好权利的转手,糟蹋整个帝王之家和朝代的例子多得是。富可敌国的富人之家没有搞好财产的转手的问题,下一代一辈子闹下去,糟蹋整个家族的例子也很多。我看过的解决的最好的家族是包玉刚的家族。包玉刚是香港的一代船王,有四位千金。他在遗嘱里全部分好家产,然后最后一句是“谁争家产,她的份自动平均分给其他人,不允许法庭插手”。这样就不可能发生任何纠纷。还有一位同乡的船王,有三个儿子。可惜他没有搞好这个问题。70年代,他走的时候留的几十亿元,三个儿子为了分家产打官司几十年都倾家荡产了。跟帝王之家的下一代的纷争导致的战争差不多。人性是改不了。

这只是家族里的问题。不过,在整个社会的问题也一样,社会只是规模大的家庭而已。所以一定要搞好私人财产的问题,才可以保证那个社会可以稳定发展下去。不然,家庭的闹剧会变成社会的闹剧,整个社会为了抢夺财产无止休的斗下去,糟蹋整个社会。欧洲的社会主义只是合法化那种斗法的模式而已。只能长期糟蹋整个社会。

所谓人身自由,言论自由等问题,其实都是私人财产的衍生品。没有私人财产,不可能有这些自由。大多数人根本不懂这个因果问题。特别是欧洲社会主义的信徒们。

自由市场不是万能的。不过,肯定胜过政府主导的独裁的组织和分配几百倍。百姓真的要自由的话,自由市场是唯一的途径。不是都政府来独裁的组织和分配。那样的社会百姓只能都是政府的奴隶。所谓自由市场,只是每个人都自由和自愿参加的一个场所而已。只是能力和机会和努力都不一样,结果不一样而已。欧洲社会主义的意思是,结果不一样是不公平的社会,都得平均分,这个伟大的工程政府来完成,所以你们都得给政府无限的权利,让政府扮演地上的上帝。教会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持续了几千年。大多数欧洲人还是念念不忘。文化传统的力量是非常顽固的。

素质高的家庭是,维护市场,维护私人资产的人群的培养所。这个看了美国的社会也很清楚。黑人的孩子们90%都不知道谁是父亲。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们的英雄一般都是街上的流氓和毒贩。结果,犯罪率最高,坐牢最多的就是黑人群和拉丁群。白人群是下一个。亚洲人群的家庭比较健全。所以,孩子们都比较争气。犯罪率最低,成功率也最高。都跟家庭的素质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09: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难怪英国闹革命的时候议会成员要和国王就王权神授这种问题争得这么热闹了,如果王权是神授的王就可以随意侵夺私有财产了,老师这么一说就串起来了,洛克被捧出来是因为他很好的说清楚了这个……老师的言论自由和私有财产的关系这个事情简直太有意思了,和机会公平、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自由就是自己负责也是一个思路,谢谢老师,这个要自己体验自己想出来的话还不知道要哪天去了。

反对通胀反对国企垄断说白了也是防止政府和国企以国家的名义侵夺每个人的私有财产,嗯……之前看米塞斯的书一来就提出来“私有制和公有制,没有中间道路”,就是觉得很突兀,不知为何他把这当作最最重要的事情来说,他说的其他东西毫无违和感就这个一直没想明白,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1: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把家族看成大的家庭,家庭看作小的家族。

有趣的地方找到了,我之前一直就觉得这中间有诡异的地方,老师这么一说我终于想起来了。

最明显的就是:同一个宗族搞的坞堡,不同的人对它的评价是很不一样的。比如一个坞堡亲东晋,则东晋对其是赞美的,而北方政权就对其咬牙切齿或拉拢或打击。

其实就和柳宗元顾炎武讨论封建和郡县的利弊的问题是一个事情。难怪老师要说“鼎足的平衡”……这里面东西多了去了,之前思路一直被各种不同的说法拉扯,一直觉得别扭又说不出来哪里别扭,啊哈哈哈哈哈哈

偶然看到陶希圣先生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大标题:人类之自然状态,氏族时代,王权时代,士族时代,王权再建时代……然后老师和很多人也说“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东西”,老师还说了近一两百年社会主义政府对家庭和宗族的打压,不都是说的那个鼎足的平衡问题么。这些东西之前在我的观念里是相当模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7 21: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版业可以兴旺

最近买了几本吕先生的书。82年初次出版,05年再版,13年14年的重印。82年的时候正文字号更大更清楚,注文与正文区别很明显,排版更舒服,也有专名号下划线,错别字也少,读起来很方便;几十年过去了反倒倒退了。(涉及先秦那些东西,没有专名号大多数人都读不通,还想不想卖书了…)

我觉得出版业可以再兴旺。

书有可以拿电子设备看的,有用电子设备看着不爽的。典型的就像穿越小说和历史书。穿越小说不做解释,历史书比如通鉴,一卷里就几十上百个人物,涉及全国十几个区域,错综复杂,以目前的电子设备来说,看起来实在费劲了点。

坐车的时候常看见拿着手机看小说的人,说明受众还是不少的。中国这么多人,神马生意不好做?假设我每本穿越小说卖1块钱,卖个几十万本应该不难。这东西写起来也比那些严肃题材的容易不少,产量高不少,即便这么低的定价应该也能养活几万人就业。

至于那些不适合电子设备上看的书,完全可以三五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精校,做好平面设计和推广,一年出一本精品,定价高一点,卖个几十万册也不成问题。设想全国有个千把个这样的小组,出版业会是现在这个又渣样么…就比如吕先生的史著,这类书我记得看民国某些出版家的话,对神马样的版式才最舒服神马的早就有公论了,就算不做创新就按那种版式弄出来也比现在出版行业弄出来的垃圾要好。我相信哪怕让我只用office,不借助专业设备,我也能比现在大多数出版社搞得好,只是慢点而已。而且就算慢点我相信也比那些国营出版社目前的员工工资挣得多。

还是那句话,中国这么多人,只要政府少他喵的捣乱,我总觉得每年就算不投资就靠劳动赚个百八十万真的不难,要不肿么解释日本那些编辑编个词典都能过上小康生活?那可是在人口少得多的电子设备发达得多的日本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01:04: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看到文心雕龙把文章这事说得如此高大上,我不以为然。这几天读吕先生书,才晓得中国最了不起的这些人不仅做人做学问,真是做文章都能做到如此高度,佩服的我瞠目结舌,我这水平就没法说出它们的好处来…

不信可以随便找一两篇看看,到处都是好例子不胜枚举了。当然只是指先生的叙述和议论文,诗词歌赋我反正看不懂。到目前为止我不得不一字一句看的近现代文章还真就只有那么几个人的,我看比周秦诸子都不弱,罗马人的东西翻译过来简直就是渣,只能称赞它们质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8 08: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solidtu 发表于 2014-8-26 11:50
我是把家族看成大的家庭,家庭看作小的家族。

有趣的地方找到了,我之前一直就觉得这中间有诡异的地方, ...



政府的本质在大王时代最清楚。那就是大王家族的管家。这个管家就是收保护费的保安队和法庭。现代政府的本质也是一样。即终身职业政客集团的管家。只是老爸死了儿子顶上去的大王时代的模式改变为轮流玩下去的模式而已。大王的特权还在,暴力的手段还在。假如这个集团只管国防,治安和社会的司法的话,收保护费的玩意,即使很贵也有限度。

可是过去一百多年的欧洲社会主义的模式,政府连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百姓的领域都统统吃掉。然后大量剥削和浪费。通过一百多年的洗脑的过程,政府变成地上的上帝,百姓深信没有政府(上帝)活不下去。幼稚的百姓还是深信“我们的政府”。即欧洲社会主义的最大的毒害就是破坏了政府--社会--家庭之间的河水不犯井水的平衡关系。政府变成独大的垄断组织。下一步当然是彻底的独裁。美国政府都要监视每个百姓的信件和网络通信,马路上装了天罗地网式的监控摄像,警察采购了几千两坦克都跟这个大趋势有关。还要监视全世界的政府和企业。独裁的下一步,当然是更进一步控制百姓。控制海外银行账户只是一步棋。最后,忍无可忍的百姓的造反。中情局的小战士斯诺登只是早点造反了而已。

任何革命都是百姓认识到谁是真正的社会的矛盾的时候发生的群众运动。古代的改朝换代也如此,现代的推翻政府也如此。当然,参加革命的只是群众的1-5%。95-99%都是永远是群众。这个看了美国革命或中国革命的历史也很清楚。跟投资市场的历史分别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30 23: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天昨天回头又被八王之乱虐了一次以后,幸好有老罗看,今天终于缓过气了……老罗这靠相声传播正能量的本事无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3: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搬运,小结

1,http://www.china-midas.cn/bbs/fo ... 4&fromuid=13543
“张先生(张东荪)谓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都旨在保存乙橛(民间自治,老师说过的家庭内的共产,知根知底的人群间的民主),唯商鞅等走着相反的路,此言似是而是非。历代之法家,有所求于人民,虽其手段颇峻,然其所求之事实甚少。如商君,其所求于民者,即不过农战而已。所求既多,其法又峻,从古以来只有一王莽,然其效可睹矣。梁先生(梁漱溟)谓改革弊风,行政即不能免于干涉,此言万万试不得。……”

吕先生《中国文化诊断一说》当中这样精彩的段落比比皆是。所说的古代阶级的区别与来龙去脉,大一统后的官僚阶级的类别,简直极精。133楼,自封建之世到大一统的统治阶级的变化,我的那点观察简直弱爆了……“于是深刻的界限,不存在于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而转存于执政权者与不执政权者之间,是为阶级制度之一变。……”


2,从装逼学到进化论
http://www.china-midas.cn/bbs/fo ... 1&fromuid=13543


3,逃犯没有基本的与人相处的常识以及各种丧心病狂,普遍流行的装逼卖萌假大空,两者的原因是一样的:财产所有权被政府的强权侵夺,思想和言论自由的退化,个人和家庭的“自己负责”的观念丧失,个人家庭社会三者各司其职的鼎足的破坏。一句话,社会主义三观的必然恶果,政府规模太大管的太宽的必然恶果。


      我大M派学术就是实事求是去粗存精的过程!我最受触动的所有问题最后都归结到这两个问题了:社会主义三观与经济周期,社会主义三观与风俗人心。三观——行为——习惯——性格——命运神马的,其实这就是人类的历史嘛,啊哈哈哈哈。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20: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陈丹青先生说他注意到人群中有几种人,他认为基本上是天生的。
1,天生主流价值观伟光正。
2,天才,盖茨扎克伯格之流。
这两种人很早就显露出来了。
3,调皮捣蛋的。
4,胡思乱想的。
5,平庸的。
后三种慢慢才显露出来。



二,诸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对上述几种人的处理是不一样的。
1,法家我比较熟悉,势法术。
首先从上到下不论官还是民都要守法。
其次君主对爬到官僚集团里的聪明人要使用术来监察督责。
最后全部的人都要为了富国强兵做贡献。赏罚就是驱动力。

始皇帝治下,1类人自然当官去了;2类人压也压不住,朝廷拿去也有大用处;3类4类就被压制;5类人不被抬举也不被压制。汉朝明君贤臣一直到宣帝貌似都明白秦国用法的利弊,汉初君臣爱讲用法太过之弊,宣帝则比较强调法制不严明的害处。

2,道家虽然提倡小政府,不过也提倡愚民,绝圣弃智,其民闷闷神马的。看样子是想把所有人向第5类人靠拢。同样,第1、2类人还是压不住,还是3、4类人最倒霉。

这第二部分我还有很多想不清楚的地方……其中一个客观原因是诸子的说法里由于统治者的利益、群众的误解,几千年遗脱改篡的内容相当多。主观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缺乏相关实际经验,或不够熟悉不够贯通了。



三,古时候一般叫那些能成大事的人叫“忍”人,有人说就是不择手段的意思,我细想了,“不择手段”只是外在表现,在他们自己其实是他们的独特经历对他们的三观到行为的影响造成的,挺反人性或者说扭着人的本性来的,不得不如此或者自然而然就如此了。

如果不是有别扭的地方,诸子的说法早就进入主流价值观了。当然我是觉得主流价值观一向扯淡,互有抵牾说不太通的,本来就是第1类人拿来忽悠大家,然后第5类人图个方便也不细想就默认的玩意。

比较好玩的有几个东西,一般开国君主神马的往往不是第1类人而是第3类;第2类天才其实一辈子也不见得幸福,因为完全不在主流价值观里面嘛,总有各种不方便;为神马诸子都有道理最后法家成功了;科举的意义,我怀疑是给了第3、4种人一条出路,不至于造成社会动乱……很多现象我觉得都可以从陈先生的观察里找到线索。





总之我发现陈丹青先生这个说法很可以打开一点新鲜的思路……政治不就是讲如何对待社会中的各种人嘛,按天然属性分个5类貌似要比人为的分成两三种比如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神马的靠得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21:50: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合点实际。(搬运)

有人说1984和美丽新世界代表了两种忽悠人的路子,后来证明赫胥黎是对的。不是1984的禁止人自由思想,而是美丽新世界那样让世界充满各种有迷惑性诱惑性的谎言和琐碎从而使人无从分辨无力抵抗。这正是现代世界政府控制下的媒体干的事,铺天盖地都是砖家的忽悠和八卦的诱惑,这样吃饱喝足以后你就没空想点重要的事了。吃牛屎还是羊屎煎炒蒸炸任选,反正不给吃肉。

想起雪国列车里一辈子吃蟑螂的人第一次吃到寿司的情形了。我不反对人吃屎或者蟑螂,只要他自愿就行。问题是有人知道还有更好吃的,有人愿意告诉大家还有更好吃的,有人愿意做好吃的给大家吃,媒体就不给你这个选择。这特么就是人为制造的隔离。那些不给你吃肉的选择的人不把你当同类的人还要高喊人道主义,说吃肉会生病吃蟑螂至少管饱还安全,这一切是为了你好。

嘛,其实我就是蛋疼新闻和狗血八卦看腻了而已……货币财政刺激不管用还一再刺激,联储不会退出qe还特么总忽悠说要退出了,王菲都特么嫁几次了还不够幸福的还要你叫她女神帮她攒人气,叙利亚难民和牢里的冤魂比张柏芝惨多了还特么可怜,都特么些不痛不痒的屁话当观众都是傻逼,还特么真有傻逼观众天天捧场。你特么就没有更好玩更给力的事情可说了么?

美丽新世界的机制应该是这样的:官方和媒体很懂人民既好八卦又好走捷径的本能。那些可以捞一把的事他们就说得无比复杂,连篇累牍,让你不胜其烦,然后他们给你一个专家或者官老爷,你把麻烦给他就是了,顺便权力也给了他。另外像王菲绿巨人的事他们也连篇累牍的报道细节,吸引你的注意力。嘛,这样就好办了。陈丹青经常吐槽那些问他问题的人:你看你看这就是读书读坏掉了,成傻逼了,连话都不会说了,满口书面和媒体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21:5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第34类人既不能接受第5类人能接受的那一套说不通的东西,又没法成为第1类人到处广播自己的主流价值观,注定是苦逼的。

最苦逼的还莫过于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是不是错的。没来由不由自主无时不刻的自我怀疑。

在论坛明白了正是因为有了价值观的差异才有了交换和市场,有了交换和市场才有了繁荣。要不是因为这个我怕是早就把自己忽悠成第5种人还怡然自得了。微信上每天搬运正能量和琐碎八卦(这也正好是官方和媒体宣传的主流价值观),下面一堆人点赞的还少了么?多么热闹多么其乐融融,很难不动心啊。

常常不愿意和人打交道。可是非要打交道,一开始又觉得挺好的,好人真多。再接下去,听他们除了搬运正能量和琐碎八卦就是搬运正能量和琐碎八卦,往往又烦得要死。

还好中国社会越来越开放,很多本来是34类人后来证明了自己以后也有话语权可以在网上说说话了。就是特么都上不了主页,又是美丽新世界的困境。

当然反过来如果事情坏下去,既不是官方和媒体,又不是庸人,活该倒霉孤独一生的34类人,翻盘也有可能的。只是翻盘大多出现在天下大乱时,秦始皇死,王莽死,司马炎死,石虎死,苻坚死,元恪死,教廷分裂,诸侯割据,改革开放……

难怪总有人乐乱,肯定是总被排挤成非主流反正都活的不痛快(网上的非主流和屌丝我认为其实是主流)。无非风险太大功名未就身先死神马的居多,因为旧平衡打破一发不可收拾嘛,那时候又唱起宁做太平犬的歌尤不可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3:56: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搬运:

我看你整个人的行为模式就是一种条件反射:看见高大上就想凑过去,又不想真的负责或者付出啥子去争取,然后卖个萌能捞点好处就捞,卖萌不管用就怂回去找下一个卖萌对象,期待卖萌能让别人给你奇迹神马的。你看我猜的对不对?

动物世界里基本上还没独立的幼兽都这样。

还有怨妇和社会主义大妈,都是些成年了还依旧采取幼兽行为模式的人。
所有你能看到的人的恶劣的性格啊习惯都是这么来的。比如为啥大妈对自己的娃儿和别个的娃儿区别那么大之类的…

嘛,怨妇就是把小孩子的行为模式带到成年的女人,估计是到老还觉得哭一哭闹一闹卖个萌傲个娇碎碎念叨逼叨能解决问题。然后我明白“克己复礼”说的神马了,差不多是不要把本能的习惯性的但是行不通的招数老拿出来使,因为显得很low嘛……

这样也解释了为毛怨妇大多年轻的时候有几分姿色或者家里有钱。因为长期以来卖萌傲娇碎碎念叨逼叨就能管用。 所以很多家道中落的大小姐最后晚景最凄凉…… 本质上都是大道甚夷其民好径神马的社会主义占便宜心理……嗯

成大事的人哪能和傻逼们怨妇们一个行为模式…… 吕先生正是从这个角度批评孙氏父子的,类似范增骂项羽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八个字二十年过去了 ;孙子兵法的审时度势到风林火山神马的……

问题是其实这样的人都比较寂寞 ,这也是为啥子傻逼爱凑在一起了,凑在一起显得热闹又安全其乐融融之类的。慎独这两个字我是这么理解的……

其实这也没神马……想明白一个东西和做出一个东西还是差得很远。 所以我还是觉得工业革命很神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2: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夜郎国君主请大汉使者阅兵看国库赏歌舞,完了说我这怎么样?大汉如何啊?

我突然能体会15世纪的西方人对地球上的其他地区是个神马概念了……这从以后他们的言论和行为都能得到印证。

1,因为大罗马亡了分裂了一千年,罗马人眼中的蛮子散落在欧洲这片不大的地方,所谓的波斯阿拉伯帝国的地盘其核心又在黎凡特地区其他大多不适宜居住,所以难以想象印度大陆,中国大陆。(不信你作为一个欧洲人去看去想,阿拉伯沙漠,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西伯利亚……没几块好地方)

2,由于1,所以对印度大陆中国大陆有各种神奇的传说。比如他们需要香料黄金丝绸瓷器就以为这边遍地是这些货,比如他们自己的平民没有文化就以为这边的平民都是圣人。

3,由于2,一旦真发现这些地方不想那么回事,那就有点忘乎所以蛮横无礼的言行了。

4,所以才会西班牙葡萄牙找个他们认为重要,我们无所谓的教皇,一商量就把全球分两半各归一半的奇葩举动。

5,殖民这种古希腊的词汇才会在15世纪以后又大量出现。到现在的科幻作品里也都是“殖民殖民”神马的,中国是没有这个词的,哪怕有类似的行为,说法做法也是不完全一样的。比如老师说的通婚。

6,还有一点极其重要,玩过大航海游戏的人就非常明白了,苏伊士运河开通前,大西洋和太平洋真就是隔绝的,也就是说欧洲真的就像一个大孤岛。

………………………………

顺便扯一下,后来吐蕃啊南诏神马的在唐朝也是对中国政局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的,无非他们不像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这些北方民族一样占据了侵略的好地势而已。具体内容《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里说的很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5-12 00:14 , Processed in 0.01489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