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2115|回复: 0

美国金融危机的唯一原因源于生产过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8 13: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刘宏宝2009-1-16  
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众说纷纭,例如:华尔街金融监管不力、华尔街聪明反被聪明误、华尔街的贪婪和违规操作、美联储不当的货币政策、金融系统过度的金融创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等等、等等。  
本文的观点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唯一原因源于生产过剩。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马克思并不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成就,他指出,资本主义在不到100年的统治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前所有时代加起来还要多、还要大。18世纪末开始的以蒸汽化为标志的第一次新科技革命,19世纪末开始的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新科技革命以20世纪末开始的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新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近现代三次新科技革命,使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资本的扩张性、贪婪性必然造成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所说的“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得到资本强力支持,投资的不断增长,经常创造经济繁荣,不怎么费力即能满足物质消费需求,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07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132216.85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美国罗斯福总统在1906年12月提交国会的报告中曾经自豪地写道“我们仍然继续享有毫不夸张的空前繁荣”。  
根据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或者说供给等于需求,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空前繁荣简直是完美无缺了。然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在《政治经济学若干未决问题》中的一篇论文分析了萨伊定律:在简单的物物交换经济中,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是可行的,但是,当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时,人们可以把销售收入存储起来,所以供给并不总是创造等量的需求,普遍信心的改变能够引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萨伊定律对于长期的供求总量而言是可行的,短期来看,供给与需求显然是彼此偏离的,或者是供给的短缺、过剩;或者是需求的过度、不足,在这里市场自动出清的均衡失灵了,“看不见的手”也失灵了,萨伊定律被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搞乱了。  
繁荣的经济导致生产过剩  
当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时,人们可以把销售收入存储起来,所以供给并不总是创造等量的需求,同样的道理,当人们货币收入不足时,供给同样创造不了等量的需求。一方面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投资的扩张,供给的不断增长,造就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空前繁荣。另一方面,美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工人的相对贫困化、货币收入的不足,导致需求的不足,于是出现了供给过剩具体表现为生产的过剩。因此,最后制约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是生产能力的不足,不是投资不足,而是消费需求跟不上,消费是增长的瓶颈,经济繁荣的悖论带来生产的过剩。  
生产过剩是因为需求不足  
在政治经济学史中,关于需求自动适应供给以及否认一般生产过剩的论点被称作萨伊定律,西斯蒙第是这一定律的又一位反对者。  
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是利润,资本家千方百计地从工人身上尽可能多榨取利润。由于自然繁殖规律,劳动力的供给经常超过需求,这就使资本家有可能把工资压低到最低生活水平。这些无产者的购买力极低,只局限于购买少量生活必需品,然而他们的劳动却能生产出日益增多的商品。机器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同时又排挤了工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为有钱人生产奢侈品,但后者对奢侈品的需求是有限的,而且是不稳定的。西斯蒙第几乎直接得出生产过剩的结论。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20世纪最骇人听闻的经济危机,这是一场生产过剩的危机。一边是严重的生产过剩,一边却是人们饥渴的需求,这个强烈的对比成了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一个独特的画面,也成了资本主义根本弊病的一个有力事例。现实中为什么存在产品过剩和大量积压?供需是如此的偏离!萨伊定律,在生产过剩的危机中彻底崩溃了。  
1933年,以需求管理为核心的罗斯福新政,为解决危机,制定《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目的是通过国家干预来推动工业复兴,减少生产过剩,为失业的工人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工人的收入,为农民提供农业补贴,增加农民的收入。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从有效需求不足的总量分析中,解决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是,他是以“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为基础来阐述“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卡尔·马克思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苦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象只有社会绝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群众的贫苦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 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生产过剩出现了——卡尔·马克思如此说!  
需求不足缘于相对贫困化  
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特征。卡尔·马克思指出:  
实际工资所以能继续提高,是因为它的提高“不会妨碍积累的进展”(《资本论》第1卷,第679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在《雇佣劳动和资本》中,卡尔·马克思指出:如果生产资本增加,工资也许会增加,但“工人可以得到的享受纵然增长了,但是,比起资本家的那些为工人所得不到的大为增加的享受来,比起一般社会发展水平来,工人所得到的社会满足的程度反而降低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67——368页)。1867年,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这样论述贫困化的。  
诚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的继续提高,工人阶级有组织的斗争,以及资产阶级为了缓和国内矛盾推行了一套所谓“福利国家”的措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物质生活状况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这主要表现在:实际工资有所提高,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包括养老金制度、家属和遗属生活补助、医疗补助、低收入家庭的补助、失业救济等有了普遍的发展。小汽车、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基本上得到普及。战后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不用说跟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相比,就是跟战前相比,也已经大不一样。但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所表明的同资本积累相伴随的是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积累的事实并没有改变,劳动者的地位与资本家地位之间的巨大差距仍然存在。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几乎没有增加,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4左右上升到2006年的0.47;从1975年到2005年,美国最富有的1%的家庭实际收入增长了175%,最富有的25%的家庭实际收入增长超过70%,而其他家庭实际收入的增长都不足30%。实际工资增长的停顿和家庭实际收入增长的乏力,严重制约了作为美国经济重要推动因素的个人消费的增长,随着过度的投资和扩张,需求不足出现了。  
生产过剩从房地产业开始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为防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联储用降息来刺激房地产经济,经过一年多加息,美联储又大幅度减息,从2 0 01年至2 0 0 4 年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低到过去近50年来的最低点1%,30年固定按揭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1年可调息按揭贷款利率从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吹起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房贷利率的降低被认为是带动21世纪以来的美国房产持续繁荣、次级房贷市场泡沫化的重要因素。同时,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了国内的需求,引发全球贸易不平衡的加剧,国际金融资本流入美国为主的市场,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等资产的价格,加剧了资产的泡沫化。高位运行的房价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房地产业出现相对过剩。可惜的是那些精英们好象认为只有社会绝对消费能力才是房地产业发展的界限,社会相对消费能力从来就不被重视!房地产业疯狂了!  
次级贷款导火线  
为了不断卖出高价的房屋,在低利率下,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贷款。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在高房价情况下,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如果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次级贷款者认为如果无法偿还贷款,可以出售房屋,因为房价还在高涨,还可以赚它个差价。  
魔方转向了另一面,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联储改变其低利率政策,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升到5.25%。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持续上调提高了购房借贷的成本,引发了房价下跌,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导致按揭违约的大量增加。贷款者无力偿还贷款时,银行把抵押的房屋出售,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出现亏损。据统计,在1994年~2006年间,超过900万户美国家庭购买了新住房,2006年美国房地产按揭款总额中约有40%以上的贷款属于次级贷款产品,总额超过4000亿美圆。  
美国实际工资增长的停顿和家庭实际收入增长的乏力,严重制约了作为美国经济重要推动因素的个人消费的增长,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抵押住房,透支未来获得消费现金流来消化过剩,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就成了流行的方法。美国家庭负债与可支配收入比从1990年的87.22%迅速提高到2000年的107.89%,以后这个比例更高。到2006年左右,美国居民消费已经占到美国GDP的73%,成为拉动美国以及世界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但是,这种没有实际收入增长,仅仅依靠借贷实现的虚假的消费繁荣终究是不可持续的。而这种虚假的消费繁荣破灭之时就是经济危机之始,2007年2月次贷危机这根导火索点燃了。  
次贷危机蔓延成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过度和滥用金融衍生品的产物。美国房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购买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投资银行又利用其金融工程技术,通过创新再将次债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在市场上分别出售。由此,衍生层次变叠加,信用链条拉长,市场主体不去关注资产的质量,而是考虑在购买了衍生产品之后,如何通过打包、分拆和证券化处理,再将衍生出来的新产品卖给下家。其结果,没有人去关心这些衍生金融产品的真正基础价值,从而助长推动了极度的短期投机趋利化,美国政府又没能及时控制住危机的发展,最终酿成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2007年6月,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基金因次级抵押债券出现严重亏损,最先倒下,一番挣扎之后,有83年历史的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  
 2008年9月7日 ,美国政府正式接管两大房贷巨头房地美和房利美。  
 9月14日 ,美国银行以约440亿美圆的换股方式收购华尔街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集团。  
 9月18日 ,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有158年辉煌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下。  
 9月16日 ,美联储宣布向陷入困境的美国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圆紧急贷款。  
 10月3日 ,7000亿美圆的救市计划在美国国会两院通过,并在总统布什的签署下成为一项法律。  
 10月12日 ,欧元区15国领导人在巴黎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一项行动计划,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10月24日 至25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亚欧45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的领导人或他们的代表将围绕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等议题平等交流,凝聚共识,共谋发展。  
 12月19日 ,美国政府从7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资金中拨出174亿美元的紧急救援款救助美国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汽车制造商。  
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扩散,根据美国汽车业出版物《汽车新闻》提供的数据,2008年美国通用公司在美国市场销售汽车295万辆,比上一年下降了22.7%,销量降至49年来的最低水平。福特公司在美国的销售量为近200万辆,比上一年下降了21.8%,销量降至47年来新低。克莱斯勒公司全年销量也比前一年剧降了30%,降至150万辆以下。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汽车市场总销量为1320万辆,比2007年的1610万辆减少300多万辆,降幅达18%。预计2009年上半年美国汽车市场形势依然严峻,销售回暖尚待时日。继房地产业后, 美国汽车制造业步入生产过剩周期。  
   
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正在席卷美国!全球股市暴跌,百年投资银行一家接一家倒闭,实体经济殃及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又进一步影响实体经济。美国政府万亿美圆救市,各国央行联袂重重出手。实体经济出问题了,虚拟经济也出问题了。危机!危机!!什么是危机?!  
正如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所指出的:“危机是什么?是生产过剩,生产的商品不能实现,找不到需求”。(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列宁全集》第2卷第135页)  
   
参考书目、文章:  
中国财经栏目组 《华尔街冲击波》  
萧国亮 隋福民 《世界经济史》  
王雪梅 谢实 《西方经济学简史》  
拉斯·特维德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谭黎阳 《大剧变——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经济事件》  
张宇 赵峰 《新自由主义政策:金融危机最深刻的根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5-12 06:46 , Processed in 0.01324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