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2790|回复: 2

【古老骗术,历久常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9 14: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老骗术,历久常青】马多夫骗局的调查刚开始,受害人名单仍未全部公布。马多夫(BernardL.Madoff)说,他经手的500亿美元已人间蒸发,究竟是否如此?钱怎样输掉?无论如何,贪念常存、希望不劳而获的天性,令古老的骗人手法历久常青,永远得逞!
近代的骗局,最出名的发生在19世纪末的法国。1879年杜丽丝-汉贝(ThereseHumbert,名城图卢兹市长的媳妇)宣称,她乘搭火车时邻座乘客心脏病发,她刚好带有嗅盐(苏醒剂),马上替患者施药,令他度过危险期。原来,这个乘客是美国百万富翁罗拔-克罗福(当年的百万很值钱),对她感激不已,成为好朋友,说回国后会送上礼物。1881年底,杜丽丝说,她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原来是回家后不久病逝的克罗福垂危之际手写“财产全归杜丽丝-汉贝所有”的函件,并附有待杜丽丝的幼妹下嫁克罗福的侄儿后才能启封的遗嘱。
杜丽丝四处以高息告贷,还款期声明在“遗嘱启封时”,有冒险精神且贪图高息而乐于贷款者不在少数。此事经传媒渲染,送贷款上门者门限为穿,杜丽丝遂举家迁居巴黎自置豪宅,在其后10多年,她使用这些借来的钱,过穷奢极侈的名流生活。直至1901年,报道此事的《晨报》提出质询,杜丽丝的债权人才知事有蹊跷,向法院申请打开杜丽丝收藏遗嘱的保险箱。几经周折,只有一块砖头和一枚英国便士镍币。杜丽丝和她的丈夫被判5年徒刑……这次骗局究竟骗得多少钱,仍是一个谜。坠人如此简单骗局的债权人,多是上层社会分子,他们因太尴尬而不愿公开身份。
稍后发生在英、美的另一骗局,规模更大牵涉资金更巨。英国史上最有名的海盗、冒险家、奴隶贩子、航海家、有爵位的法兰西斯-德雷克爵士(SirFrancisDrake1540-1596),生平拍成港译《纵横7海》SevenSeastoCalais的好莱坞电影,是第一位在15771580年环绕地球一周的航海家。第2次远征因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投资而成行,其船队(4艘武装航船)到处抢掠,包括把海上霸主西班牙在美洲、非洲殖民地搜刮累积的财富(黄金、白银、丝绸、瓷器、珍珠及香料)据为己有。当他满载而归,女王分得她应得的一份,盈利10万英镑(20世纪末10亿英镑),投资回报率为470倍。伊丽莎白一世喜不自胜,册封他以爵士衔,并利用这笔意外之财,把英国海军现代化,它不仅在1588年在招安的海盗船协助下(德雷克任英国舰队副统帅),一举歼灭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及后在世界各处攻城略地,建立殖民地,奠下日不落国大英帝国的根基……世界历史因德雷克从海外抢回的财富而改写。
德雷克搜刮了多少金银财宝,未见清单。他成为当年的世界首富,在德文郡购巨宅,努力钻营,学做上流社会绅士。德雷克结过两次婚,均以离婚收场,遗产由其弟及侄儿共享。但当年已传出遗嘱有问题,不具法律效用,引起遗产该归谁所有的争端。这笔庞大财富藏于何处?数百年来谣言纷起,真相不明。这种扑朔迷离的情况,令骗子有机可乘。早在1892年,时任美国驻英国大使(MinistertoGreatBritain)的罗拔-林肯---林肯总统之子---发表文告,警告投资者不可在德雷克爵士遗产上落注,但贪婪之下,听者藐藐。
骗子一口咬定,德雷克遗产藏在英国财政部保险库,由自称德雷克后裔的合法承继人向政府追讨,此举须聘请律师、疏通政府官员,要大量活动费,这位遗产承继人向公众---最先是所有姓德雷克的人,其后市场需求殷切,放宽至所有人---集资。
英国族谱学者认定,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佐治-德雷克,是爵士的嫡系孙(祖上于18世纪初移居美国)。佐治自感活动能力不足,授权精明强干且八面玲珑的近亲韦德嘉(S.Whittaker)女士全权处理。韦德嘉的第一步是公开招股,因为向英廷追讨这笔巨款,法律费用昂贵。她向股东保证有优厚回报,300余年的复利滚存,答应投资者每1元投资将获500元、1000元甚至更高的利润。赫谢尔的母亲见厚利忘风险,倾尽所有,投资6000元,条件是韦德嘉雇用她的儿子,当时他因经营农场遇上不景气而破产。
1915年,韦德嘉筹集了6.5万元,一切非常顺利,但一位乡绅因为她许诺投资50元短期内有10万元的回报却未履行承诺,把她告上法庭。韦德嘉从芝加哥聘请名律师路易斯为她辩护。案件尚未审结,韦德嘉和她的儿子及儿媳,带同路易斯和以雇员身份随行的赫谢尔,前往英国。根据英国移民局档案,他们在191613日在修咸顿港上岸。英国行的表面理由是可就近和英国政府交涉,以讨回德雷克的遗产,实际上在回避法律制裁。
在英国,韦德嘉遥控美国的集资活动,其美国代理仍在集资,并把资金汇至英国,美国投资者的热情未冷却。韦德嘉和路易斯则合力炮制假消息、假证据:前者指英国王室已和他们洽谈交还遗产事宜,后者则找工匠打造德雷克墓碑,偷运进故乡普利茅茨的坟场,并拍照寄回,以加强美国投资者的信心。即使坟墓是真的,与遗产何干?
这一切,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农夫奥斯卡-美路-赫谢尔(OscarMerrillHartzell1870-1943)看在眼里,知道德雷克遗产是一场骗局,他一度试图公开真相,但无机会。直到1922年,伊利诺伊州法院判路易斯行为不检,律师公会吊销其执业资格,加上韦德嘉尚有未了的官司,赫谢尔才有机会发难。但事到如今,他却改变主意,因为这是一盘无本的大生意,他不是向大众揭发,而是据为己有、接手这项投资!韦德嘉和路易斯联手反击,可惜他们以待罪之身,没有公信力,未能取得公众信任,赫谢尔以老实奥斯卡(HonestOscar)的面目出现,成为投资者的新财神!
经过数年的见习,赫谢尔的骗术青出于蓝、更进一步。他一方面在家乡委任收集资金的代理人,一方面编造有关德雷克遗产的故事,在伦敦作第一手报道,写成文章,寄回美国作为招股书派发。
赫谢尔编撰的故事匪夷所思。他说和一名知道德雷克藏宝细节的德文郡大教堂的修女成为朋友,但她不肯透露秘密,但在圣堂祈祷时,不时盯着钟楼,并向他使眼色,显然有所暗示。赫谢尔于是在黑夜中攀登钟楼,发现盈寸厚的尘封文件,在烛光下仔细翻阅,找到德雷克遗产清单(金银珠宝外尚包括普利茅茨的地权),还有一份领洗证书,德雷克原来有一儿子,嫡孙是现居伦敦的D.德雷克上校;上校无后,其外甥女LadyCurzon是赫谢尔的情妇,通过裙带关系,年老的上校授予他向英廷追讨乃祖的宝藏。赫谢尔并言之凿凿,指英廷已委派LordandKing'sCommission负责此事。赫谢尔在《告股东书》中说,英廷已同意在夏季以现金和他交换德雷克的宝藏,因它们不少已成为历史文物,若流出英国,会引民众反对。这批宝藏经王室古物专家鉴定、估值,化为现金,数额大到他不敢相信。他得款后,将买下密苏里、堪萨斯和爱荷华三州的全部土地……上述种种全属捏造,但投资者深信不疑。当时的共识是,若非真有事实,赫谢尔和韦德嘉等便不致宾主不和,他们甚至不惜工本告上法庭,反证是在争夺一笔巨大财富,不然不致反目成仇,亦不值得这样做。1924年中,赫谢尔接受律师忠告,把出资给他争夺德雷克遗产者的身份,从投资者改为捐助者(donator),捐款出于自愿,这样,万一未来有法律缠诉,赫谢尔便可置身事外。
美国捐款源源汇至伦敦,他的生活愈来愈豪,在武士桥区购豪宅,以夏蕙酒店餐厅为饭堂,着SavileRow西装,学跳交谊舞、衔雪茄、饮醇酒,结婚生子并自称白克兰勋爵(BaronBuckland)。他在伦敦逍遥快活的消息传回美国,美国总代理艾玛起疑,雇私家侦探查赫谢尔的底细,探子回报,揭穿了赫谢尔的满口荒唐言。这位总代理亲赴伦敦会见赫谢尔求证,回美后指证他是个骗子……赫谢尔反控她中饱捐款,并扬言不惜花百万元律师费,把她绳之于法。盗用公款(她辩称是佣金,但捐款何用佣金?)的艾玛突然成为千夫所指的反面人物,其夫因此神经错乱被送进疯人院,她亦潦倒穷困。
20世纪初叶,投资者---特别是乡村投资者尚未开窍,是骗子的黄金时期,仅在美国,就有佛罗里达物业狂潮(涨潮被海水淹没的沙滩在退潮时,当物业地盘出售)、赫德逊河金矿(开采河底的金矿,受害者为走避10月革命的俄罗斯难民)等,行骗者均发大财(大部分以锒铛入狱收场),而中部农民则为赫谢尔所惑,即使他的谎言被揭穿,捐款者仍对他死心塌地。在爱荷华、明尼苏达,不少城镇居民分成两个敌对阵营,一方相信将从德雷克遗产中获厚利,一方视之为骗局。他们不仅在报上互相责骂,有时酒吧道左相逢,还大打出手。明尼苏达小镇Adrian的神甫力劝教友不可轻信谗言,以免输掉所有,但教众财迷心窍,无人理会,神甫知道要出祸事,辞去圣职,关闭教堂!
192910月,华尔街大崩溃,美国经济危机深重,生产力下降,失业率上升,大部分家庭无隔宿粮,但是年11月,赫谢尔还获6000元捐款。至193212月,共获27(20世纪末270),可见投资者如何疯狂。也是合该有事,凯恩斯在19301011日在伦敦《星期6晚邮报》发表争论性很大的论文《我们孙子一代的新天地》(Eco-nomicPossibilitiesforOurGrandchildren),竟成为帮凶。在一片愁云惨淡的经济末日,凯恩斯赤字救国的思想已在酝酿,他对前景极之乐观,指伊丽莎白一世善用德雷克爵士从西班牙手上夺得的财富,令英国成为一流强国;又强调复利滚存创造财富的威力超乎人们想象,伊丽莎白一世每投资一镑,回报在10万镑以上。
拜读此文,赫谢尔灵机一动,指出凯恩斯知道德雷克的藏宝,因复利作用令累计财富已达令人不敢相信的惊人水平。赫谢尔复印以千计的文章,加上这行副题《理财专家指出德雷克遗产富可敌国》,寄回美国派发。1919年初,凯恩斯以英国财政部代表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反对战胜国要德国作出巨额赔偿,愤而辞职,回剑桥当讲师,是年底出版《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引起大西洋两岸注意,凯恩斯声名大噪。国际知名人士凯恩斯的文章令捐款大增,不难理解。
德雷克遗产引起捐款狂潮,以至惊动政府高层,美驻英大使为此事被召回国。其时盛传高达400亿镑的德雷克遗产会被提走,流出英国,英伦银行担心引起金融恐慌,华盛顿召回大使了解真相。
193212月,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英国内政部行文指德雷克遗产是骗局,下令苏格兰场对赫谢尔在英国的活动展开调查。但赫谢尔接受捐款,合理合法,直至美国一名邮局稽查指证,赫谢尔以邮件寄发虚假讯息,等于利用邮局从事非法勾当,才能把他入罪。193319日,赫谢尔被捕并递解回美受审。令人惊异的是,美国捐款人认为他受奸人所害(目的在抢夺他应得的德雷克遗产),数度集资给他打官司,而他仍妖言惑众,称报上刊登总统罗斯福点燃烟斗的相片,是美国政府向英国施压要其交出德雷克遗产的讯号。如此天方夜谭,其信徒居然信以为真,即使赫谢尔被判刑,仍有人捐款,他们认为审判根本是另一个骗局,坚信赫谢尔恢复自由后,便会启程赴英领取遗产,届时他们会盘满钵满。赫谢尔的捐款者在他入狱时,还在爱荷华Auburn镇一个农庄召开为期两天的大会,商讨获得这笔财富后如何运用,结论是,大家摊分后把剩余款项购千顷土地兴建高尔夫球场、游泳池、儿童游乐场、保留大片狩猎森林……经过上诉后,赫谢尔因欺骗80万至100万名美国中西部乡下人1000万元而被判10年徒刑。入狱时自称是德雷克爵士的大骗子,不久精神病发,1943827日死于狱中。
2030年代投资者心智未开,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萧条的打击,政经俱未上轨道,骗子用武有地。美国有赫谢尔,欧洲除杜丽丝-汉贝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路斯迪和富格逊。维克多-路斯迪(VictorLustig1890-1947)英俊高大、口才了得,有办法2度卖出巴黎世界的艾菲尔铁塔(EiffelTower),第一次成功,第2次失败被捕。第一次卖给希望一举成名的中型建筑商安德利-普阿松(AndrePoisson),他知道上当后不想报警,以免被同行讥笑,成为巴黎笑柄。路斯迪因此有再的机会,这一次准买家报警,他被拘留但从警署扣留室逃逸赴美。在美国,他搭上芝加哥黑帮大龙头阿卡邦(AlCapone),说服阿卡邦在他一项股票投资项目上入股5万元,这回,路斯迪知道不可造次,使用新骗术,把这笔钱存入保险库。23个月后,说因投资谈不成而原银奉还。阿卡邦见他诚实可靠,打赏他5000--这是他梦寐以求的。1934年路斯迪以伪造文件被捕,他再次越狱,27天后落网,判刑20年,1947年死于狱中。
和路斯迪同期且骗术之高明的是苏格兰人阿瑟-富格逊(ArthurFurguson1887-1938),他有办法以6000镑卖出伦敦自由广场的纳尼逊巨型铜像,以1000镑卖出伦敦大笨钟、以首期2000镑卖出白金汉宫--买家均为美国游客。1925年他移民美国,到埠后不久以分期形式卖出白宫(收首期10万美元),买主为中部牧场主人;及后试图卖自由女神像给澳大利亚游客,后者报警,他终被判行骗罪。归纳起来,令人受骗的条件是处境(Situation)、认知(Cognition)、个性(Personality)、易动情(Emotion)。处境为骗子营造出来,令你心痒难熬(马多夫是此中老手,在多数情形,是客户设法送钱给他代为投资);认知是指常识不足或思维不周;个性是过分相信他人;而易动情是受骗之母……学者分析起来头头是道,可惜他们亦是"马多夫骗局"受害人
发表于 2009-2-9 16: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0 18: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5-5 03:30 , Processed in 0.01542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