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2534|回复: 0

中金透露管理层意志 高层只需一招股市就趴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 19: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金报告透露"管理层意志":不希望股指上涨?
  疯狂的"理智"
  "向下还是向上?"眼前,任何其他问题都不如这一问题,让人魅惑,尤其是当1800点即被认为高估,却又再涨1000点之后。于是,多空两大阵营均振动着"理性"的翅膀,飞向梦想。
  悲观者说,你A股,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怎可比美国股市有更高的溢价,况且,目前监管层已流露出担心股市虚火的愿望?"调整就在眼前",其幅度将是监管层与市场博弈的平衡。
  乐观者惊叹PB、PE皆已"失灵",便动起估值体系应"推倒重来"的念头。基于此,光大证券认为,2007年,我们应当"打望"3500点。
  孰是?孰非?分歧如斯,答案还重要吗?
  或许,我们该真正反思, "人到底比猩猩强多少?"--正被移植至A股华尔街的难题。
  亦或许,我们该更理性地认识"理智"--当下,"理智"正走向疯狂。
  中金报告透露"管理层意志" 机构分歧加大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1月10日,国内A股市场再次上演壮观的上涨行情。上证指数收2827.6点,涨0.71%,上交所近千家可交易股票和证券中,764家上涨,仅93家下跌,两市成交超过1200亿元。
  理性的投资者不时感叹:为何跟不上市场的步伐?
  中金公司在1月8日的一篇策略报告中提醒投资者,管理层已流露出不希望股指上涨的意愿,因而大盘短期将极有可能面临调整。
  上海富国基金的投资总监陈继武也向本报表示,大盘短期调整的可能性非常大,他亦认为,管理层确有调整愿望。
  调整在即?
  1月8日,央行宣布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这一天,中金对外发布了上述策略报告。
  据基金经理称,中金报告认为,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交易所改变上证指数的编制方式,体现出管理层调控大盘的意愿。
  但易方达的一位基金经理对此提出了反对观点。他认为,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缘于货币市场,后者则是因为原来的编制方式--首日上市进入指数本身就不合理。
  "因而并不能认为管理层担心大盘过高。"这位基金经理说。
  海富通的一位资深基金经理也赞成这样的观点。他认为,目前A股估值尽管有点高,但并不特别危险。他认为沪深300 对应2007年的PE在18倍是比较合理的,目前对应2006年的PE在26倍左右,如果加上2007年EPS的平均30%的增长因素,其2007年PE将下降到20倍。
  "如果上市公司2008年仍然持续增长30%,那么对应2008年PE只有16倍。透支一年的PE是合理的。"他说。
  据称,管理层透过上述两种方式,密切关注流动性过剩对于资产价格推波助澜的作用。管理层希望在3月前大盘能预先调整到一个相对安全的水平,以力图避免出现在2001年和2004年现象重演,当时在两会 前后,股市出现大幅度调整。
  有基金经理引用报告的内容说,中金警告投资者,国内投资者向来极其关注管理层的方向性指导,市场不会逆管理层而行,因而认为股市短期面临的调整,将可能达数周之久。
  "如果股指短期内继续上行,不排除管理层出台更严厉措施的可能性。"有基金经理说。
  对此,陈继武说,管理层可能会影响市场的运行趋势,但并不是决定因素。而海富通的基金经理甚至认为,目前的估值仍在合理的区间内,似火牛年,未必调整。
  监管层唯市场是从?
  上海另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说:"我也认为,如果大盘有一个回调,对未来运行将是有利的。"这位投资总监说,"如果不调,对投资人来说,确实很难受"。
  这个难受,在多位受访的投资总监看来,是在管理层与市场之间的平衡博弈。
  陈继武说,在目前的趋势下,只能两者兼顾--既考虑管理层的想法,又要考虑市场。
  海富通的基金经理表示,这是一个谁都不敢踏空的时代。
  不过,在管理层和政府之间,陈仍然认为,市场是摆在第一位的,在结构性调整布局中,陈说,资金转向估值的低洼板块--电力、机场、铁路等。"但更大的资金仍然要停留在金融、地产等行业。"陈说。
  考核的压力令投资者不敢轻易言顶。
  以中国人寿为例,对于18.88元的发行价,基金们都使出浑身解数,尽可能获得更多的申购。
  理性的分析机构,包括中金和申万,前者给出30.24~36.17元的合理估值,后者则认为29元较为合理。
  但市场远非如此。首日上市即以37元开盘,两日最高触摸40.30元。
  多家基金公司表示,除了网上和网下申购外,基本没有参与中国人寿的二级市场交易。
  海富通基金经理认为,在市场和管理层之间,管理层缺乏足够的能力改变市场,因而将唯市场是从。这和瑞银的观点相近。瑞银认为,尽管央行透过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降低流动性,但由于其控制的2万多亿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相对于市场的34万亿巨额资金,确实微不足道,所以其调控力度大打折扣。
  因而,尽管中金预测,央行在2007年将可能有2~3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易方达等基金公司仍表示,这对股市将不构成实质影响。
  据基金经理称,中金在策略报告中,建议投资者调整仓位,短期回避银行、地产、航空等利率敏感的股票,转向买入对利率不敏感、基本面有支持、防御性较强的品种,比如机场、电力、铁路、高速公路、煤炭等板块。
  但理智如中金者,似乎并不能迎来基金的赞同。"金融板块仍是重点。"多位基金经理称。


 光大"推倒重来论":流动性收紧股市马上就趴下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股市的估值体系需要重新考量。"1月8日,光大证券2007年投资策略会议上,有人直陈此种观点。
  "在价值投资的理念下,业绩是支撑股价的主要因素,用PE(市盈率)、PB(市净率 )等指标来衡量股价是否高估是通行的做法。
  然而,在储蓄过剩的背景下,市场中的资金是充足的,PE、PB已经基本失灵,需要重新计算。"光大证券会议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
  估值与盈利是影响股票市场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者相对变化的共同作用决定了股票市场的最终走势。
  重估动因
  光大证券认为,上市公司的业绩提升并不是2006与2007年股市上涨的主要理由,支持股市翻倍的理由是资产重估。
  业内对资产重估的定义,对应到股票市场而言就是估值水平的剧烈上升。在这一进程中,估值中枢的变化已经超越盈利,成为市场走势的主导性决定因素。中国从2005年10月份以后连续加速的货币供应 量,主要表现为各种资产价格的全面重估;其中资产的定义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 、土地等。
  光大证券认为,推动股票市场估值水平上升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金融体系的过剩流动性,二是实体经济的剩余储蓄。当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上升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实体经济的剩余储蓄,而非金融体系的过剩流动性。
  实体经济的剩余储蓄则主要由贸易顺差导致。
  "如果资金比较多,它的风险溢价会下降。"高善文向记者解释。
  推倒重来
  语出惊人。
  "无论是PE还是PB都已经失灵,好比你拿一把尺子去量一个房间的面积,如果尺子是不准确的,你怎么能量出来准确的面积?"高善文说。
  他认为,A股的行情远没有结束,用现有的估值体系去衡量股价价格是片面的。
  目前的估值体系需要推倒重来。
  光大证券认为,在资产重估的背景下,首先资产价格将会上涨。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资产价格的上涨将会导致每股净资产的向上重估,从而应该相应调高PB。
  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将会在充足的资金下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市场必要回报率的下降,从而将会导致市盈率相应提高。
  很显然,如果按照资产重估的理论,现有的估值体系已经失去了价值。
  2006年12月25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开始暴涨,走势图开始变得异常陡峭,让价值投资者不敢高攀。直至2007年1月4日、5日,业界一致认为眼中高估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开始暴跌,并引发了其他高估品种的回落。
  如果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1月4日、5日的暴跌是高估下的恐慌,那么之前的上涨又是什么呢?或许这可以用估值体系失灵来解释。
  按照高善文的说法,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都还有很大投资价值。高在《储蓄过剩与资产重估》的报告中指出:中国资产重估过程远未结束;对于2007年的情况来说,就资产图谱来看,可能出现 "债市小涨、股市中涨、房市大涨"的格局。
  "高估与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1800点的时候,基金已经认为高估了,结果又涨了1000点。"高善文向记者举例说。
  在PE、PB都发生变化情况下,股票市场的重估将不可避免。光大证券由此预期,上证综指2007年目标位置3500点,对应PE水平30倍左右。
  光大证券认为:金融、地产是股市重估初期当然的主线,注意是因为金融、地产的经营业绩与土地、房产、股市等资产密切相关,资产价格的上涨将提高金融、地产公司资产质量以及盈利能力,此类公司本身就是一种准资产。但是,当重估进入中后期,金融体系的货币创造取代顺差成为重估的主要推动力量时,其对实体经济的推动可能使重估的主线发生转移。
  "追踪A股重估的进程,我们可以用贸易顺差、收益率曲线、长短期利差等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和验证,各种迹象表明,A 股的重估仍处于初期,判断其何时结束,仍为时尚早。"光大证券宏观策略部经理程定华说。他据此认为,市场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如果按照光大证券的资产重估理论,重估尽头在什么地方?
  "如果流动性突然收紧,一没钱,它(股市)马上就趴下。"高善文告诉记者。

 高层即将出手调控指数?最大的危机竟是大蓝筹
  北京晨报报道,A股如秋霜宝刀,H股像枣泥切糕。这是2007年初机构投资者最提心吊胆的事情:A股可以连续20根阳线,但不可以超越港股50%,但中国人寿就真的做到了。港股人寿昨日已跌破25元,A股却依然在40元坚挺。公开资料显示,上市首日中金席位为净卖出……
  最大的危机竟然是大蓝筹,一方面源自市场资金投放过猛,另一方面则源自股指期货。操盘手朋友为此头疼了N个晚上,问题出在A股还是出在H股?他也搞不明白。现在再争论A股、H股话语权花落谁家意义已不大,大国经济本就应该比区域经济获得更高估值水平,但50%是否合理并没有答案。太多的因素造就了价差出现,可惜没有可以量化的模型能让广大投资者权衡。如果哪天真的调整,危机只有这一个--剔除期指的战略考虑,谁敢说人寿200倍"市梦率"没有泡沫?
  证券公司发来风险提示短信,认为管理层即将出手调控指数。还没出手吗?兴业银行、平安保险不都已经要上市。我更愿意打赌管理层也在与市场的博弈中学会使用市场手段,既然市场需要大蓝筹,那么就增大供给,这是最好的平抑物价的手段。一个大蓝筹集中上市的时段已至,管理层修改新股上市计入指数的规则也有铺垫之意,否则指数还不直奔3500点。
  据说在一次同学会上,证监会高层官员曾畅谈金融市场对大国崛起的巨大作用,清晰地表明监管机构对股票市场的定位,扩大证券市场边界将是政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所以,未来市场手段将会比行政手段更常见也更管用。
  未来会怎么样,我的朋友想了很久也不敢下结论,因为他知道他正幸运地处在中国的"崛起时代"。"大国时代"本身就是个咒语,让我们欲罢不能,这是"短"与"长"的焦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4-29 03:53 , Processed in 0.01280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