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609|回复: 0

2007,谁将被清盘?(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 21: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肯定觉得很奇怪:“那么好的股票行情,谁会被清算破产?”其实,写下这个标题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当年的香港百富勤就是倒在大牛市中。表面上,2006年股票市场相当火爆,上证指数翻了一番多,我们的基金规模大幅度扩大,而在两年前还被认为是劣质资产的证券公司一个个摇身变成了香饽饽,凡是与券商有些关系的股票便出现连续涨停,好比攀上了皇亲国戚一般。不过冲动之余,笔者又为这种浮夸行情捏了一把汗。


先说说基金吧。根据圈内人士捅出的消息,曾经被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惯用的“杠杆放大”操作,去年来已经成为大多数股票基金博取高股票仓位高收益的利器。通常股票基金只能买80%仓位的股票,但是为了获得高收益,便把20%的债券通过回购融进资金,然后再买成股票。其实这种“借短投长”的做法十分危险,也为日后的股市流动性埋下了巨大的隐患。问题来了,谁来监管证券投资基金呢?笔者曾与托管银行的一位主管聊天,他认为现有法律有很大漏洞,所以还无法认定基金违反契约,银行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现在股票市场一直是处于单边上涨,所以不会有什么问题。这点与97年、01年类似,但倘若大市出现了调整,甚至行情结束开始大跌,那么到时候什么问题都出来了。这阵子以博时基金肖华为首的一批明星经理离开了公募基金,转向私募基金或QFII,或许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券商的处境相比前几年要好得多,但不要忘记,他们为什么会那么悲惨?其实当年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与现在基金一样,一切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当时谁也没有料到市场会演变得那么坏和那么快,结果越套越深,很多机构输得很惨,输得很悲壮,包括德隆系、南证系,按照现在的投资模式,他们没有任何错误,难道他们不想名利双收吗?可事实呢?所以流动性风险必须要防范,而且目前已经迫在眉睫了。另外随着电话、电脑等普及,证券行业已经成为一个收益低廉的行业,虽然去年行情特别火爆,但这改变不了行业发展趋势。也许这正因为如此,券商们才纷纷趁着目前的行情好转而借壳上市。这的确是个好办法,一方面可以让券商在以后适当时候融资,另一方面可以借此好消息帮助券商重仓股出货,以此缓解券商资金危机。但我们必须头脑清醒,倘若监管者再不允许券商搞创新业务的话,那么很多券商将在这波行情结束之后关门大吉。


其实任何资金都是为了利而为,无论国内还是国际游资,都是冲着利益而行动的。这些年的新加坡中航油事件、中储铜事件,其实本质都是用赌博来玩投资市场,最后被国际资本玩完了,结果输得个精光。从这次大炒金融股可以看出,国内的基金并没有吸取教训,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猜大概与体制有相当关系。由于我们基金都是公募的,没有竞争性,处于绝对的优势,而且基金的管理费用相当高。现如今基金每月要排名次,要实行末位淘汰,这也是基金经理为谋求短期效益而拼命的原因。更何况输了是老百姓和国家的钱,赢了自己可以拿很多,而且这背后还有不可告人的“老鼠仓”。业内就盛传某基金经理夫人买了一肚子五粮液权证(反正不是股票,不需要申报),现在已经翻了不知道多少倍了!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基金经理,现在谁不为短期效益玩命?上市公司老总也一样,反正在位的时候项目搞好赚足了,管它以后有没有发展前途。在这种体制下怎么可能培养出稳健的战略投资者呢?一个个急功近利,谋求短期效益,怎么会懂得抗风险呢?!


现在有人认为,指数期货出来了就可以抵御股票下跌的风险。其实这是很幼稚的想法。为什么98年、02年之后股票市场会出现那么多亏损股呢?很多就是炒股票炒出来的灾难,当年的委托理财与现在基金模式有什么本质区别呢?目前基金手中拿的大多是被各路资金拉高的大盘垃圾股,哪怕今后指数期货出来了,其实也无法回避股票下跌的风险。同时笔者也提醒监管者,倘若再不改变监管模式的话,那么期货指数出来之后事后监管将成为一句空话,海外游资将扫平国内基金和券商,最终留给国人是一堆血和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5-14 09:48 , Processed in 0.01116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