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3939|回复: 14

请教老师,关于粮食安全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7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改革创新”的战略新选择,很多地方颇有新意。粮食安全被排在明年六大任务的首位,三农问题再次上升到优先地位,并特别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硬性指标。将粮食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无疑紧紧扣住了经济发展与立国安邦之本,是尤其引人关注的新变化。

  从2000年到2012年,过去12年的经济工作会议,首要任务要么是“扩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为目标;要么是“稳增长”,以防止经济减速过快为目标,不是关注于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整,就是强调宏观调控的政策方向。说到底,由于二、三产业都聚集在城市,这就注定了经济发展的主题和任务,无论是直接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还是间接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焦点都聚集在城市经济运行上。只要工业经济增速下滑,城市经济稳定状态欠佳,就有经济振兴计划扶持,就有经济刺激计划支撑。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都让位于城市经济这个主题,居于了次要和从属的地位。在发展经济的重要程度上,在政策的核心关注度上,长期都处于靠后的位置。

  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不同了,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既不是以前长期重视的工业增速,也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城市房地产,而是强调“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新回到了农业这个经济的永恒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9: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
中国三大主粮靠进口 自给自足不应成唯一选择


上个月末,国家统计局的公告显示,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十年连增。然而,这一系列“丰盈”数字背后,是连年“缺粮”的事实。资料显示,在过去的十年中,除2008、2009年的粮产略大于需求,其余年份中国粮食缺口不断且日益增大。

目前,中国三大主粮的净进口(进口数大于出口数)已常态化,过去三年中,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都在翻倍增长。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中国的玉米进口在2012年达到520.7万吨,小麦进口达368.9万吨,大米则达到231.6万吨。此前的两年,中国玉米的进口分别为157和175万吨。但在这些粮食国内外供应结构发生转变的背后,是中国官方坚持的95%粮食自给率红线。

1996年10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白皮书。文件明确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中国解决粮食供需问题的基本方针。中国将努力促进国内粮食增产,在正常情况下,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净进口量不超过国内消费量的5%。此后的17年当中,中国的粮食总纲一直未变。但据中国海关的统计,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总量达7236万吨,相当于该年度中国全年产量的12.2%。到2012年底,粮食自给率已跌破90%。此外,由于中国将大豆纳入粮食统计口径,粮食自给率被进一步拉低,这意味着,实际上中国粮食自给率可能要低得多。而有官员此前公开表示,广义的粮食进口依存度目前已超1/3,且将很快接近或超过一半。

长期以来,中国行进在“靠自己养活自己”的口号当中,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大国。其实,在全球粮食市场化的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国家无法依靠自己实现“手中有粮”,但却能够“心中不慌”。根据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3世界粮食安全指数报告,西方国家占领了全球粮食安全系数排行榜第一梯队,美国粮食安全水平无人能敌,中国则位列第42位。大大领先于中国的,还包括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18位)和韩国(24位)。如今,中国的双脚已不可避免地踏上了海外粮食进口的疆土,但是在有关经验上却犹如初来乍到的新手。

在耕地不断被消耗、粮食生产成本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粮食单纯依赖国产日益变得成本高昂且不现实。如何优化国内资源、借助海外资源,在食安全方面增加更多的政策灵活性,或许超越了标榜95%这一数字红线本身的意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9: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购买需要对大豆、玉米、小麦的走势影响巨大。

从价格走势上看,玉米、小麦调整充分,而大豆则保持现对强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9: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国家安全局,对粮食安全问题是如何认识的。对于转基因食品,都有用新的鸦片战争来形容。

尽管我们现在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没有足够的试验时间,但现在也不可否认转基因食品的地位及贡献。


请教老师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
http://www.china-midas.cn/bbs/fo ... =%D7%AA%BB%F9%D2%F2

发几个关于转基因的视频

http://www.china-midas.cn/bbs/fo ... =%D7%AA%BB%F9%D2%F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09: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好您好
中国对于粮食安全问题是不是认识不够?
国家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明年经济任务的首位,是否意味这,国内对于粮食补贴的力度会加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08: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想到了明朝中后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09: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虎皮老猫 发表于 2013-12-18 08:55
让我想到了明朝中后期。

明朝中后期,应该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时段吧。

老猫你说的是指哪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09: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天 发表于 2013-12-18 09:09
明朝中后期,应该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时段吧。

老猫你说的是指哪方面?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咱们不讨论,只讨论经济方面的问题。

外部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相对平稳,精英阶层一味的追逐经济利益,忘记国家生存的根本,表现在不愿意种粮食,更多的种经济作物,后者主要是为了赚钱,而我个人认为没有一个大国可以依靠外部输入主粮还想要避免波动,普通老百姓最根本的是生存需求,衣食住行。

你看看美国、德国、法国等,再对比看看前苏联、60-70年代的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10: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明朝那些事儿》纯粹是给大家消遣用的,但引用了一些史实,可以从侧面印证我的这个看法。

江南赋税重,将很多良田转种经济作物,在古代技术不发达的环境下,主粮产出纯粹取决于土地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同时,山西、陕西、宁夏等北方地区,农作物产量低,为维持边防军,政府负担很沉重,这是一个弱平衡局面,一旦出现大灾,就会导致社会失衡。

明朝灭亡,表面上看是农民起义军、外部后金等所致,实际上,这只是外因。不同于小国缓冲空间小,大国有足够的体量,它们倒闭破产,一定是内因主导,我们很难想象,美国在一场战役或一次局部战争中失利,会导致国家倒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10: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粮食生产还是处于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的水平。只是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食品生产和出口国。很多进口的粮食都是为了再加工,然后出口出去,赚加工费。改革开放以前,食品的种类很单调。现在种类也多了,吃肉,吃鱼,吃杂粮,吃水果。对主要粮食的消费倒是没有以前那么多。以前是每个人都吃一大碗大米饭代表粮食充足。现在就不同了。多元化食品的种类是大趋势。提高食品的质量是大趋势。

国内的种地面积持续缩小。不过,高产量的产品持续登场。农业的新科技也持续登场。长期来说,中国的粮食安全应该问题不大。美国本来是农业国家。现在3%的劳动力从事农业。还是照样养活本地人,照样大量出口农产品。新科技和新品种和产量的提高是关键。现在的农业新科技基本上不需要那么多农地或土地。中国不缺水,只是缺乏水的质量和水源分布的不平衡而已。应该有办法解决。

目前是,全世界的农场都跟中国的粮食进口和加工的食品出口有关。例如,很多非洲的农场,包括津巴布韦的农场都跟中国有十年供应合同。越南,缅甸,泰国也差不多。南美洲的阿根廷和巴西农民本来都养牛卖给欧洲人的。现在都种黄豆出口给中国赚钱。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最多的也是农产品。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亚的几个农业国也是差不多。即中国变成世界农产品的加工厂和出口基地。这个大趋势持续几十年的机会大些。

关于转基因食品,我是保持中立的。可能我不是这方面的内行也有关。当然需要更多的实验证明能否行得通的长期路线。即高产量和对人类的安全问题要有明确的答复。这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人类的通病是对新科技抱有恐惧症的。工业革命初期,工人群是故意破坏机器的。说成是新机器是反人类的变化。汽车,火车,飞机刚出来的时候也是一样。群众的恐惧感和反对的声音是初期的反应。很多年前人类对火车的反应,过去几年对高铁的反应也差不多。连反对卫星和研究月亮的反对声也不少。很正常的群众的反应。即对新事物和新科技的恐惧感。

美国是运气好。有充足的质量好的农地和水源。当然,也有死穴。黄石的火山随时爆发吞没大部分美国的本土的可能性也不小。美苏冷战时期,苏联扬言假如核战爆发的话,会引爆黄石的火山灭掉整个美国的威胁好像是昨天的事情。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过去两千年,中国的人口的增加都跟农业的发展有关。中国人是有这个养活自己的能耐的。两百年前,马尔萨斯预测中国人都会饿死。因为粮食生产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当时他的理论说成是预测人类的未来的理论。当时中国的人口有两亿人口。目前是十四亿人口。有了那么多倍的增长。中国人还是大喝大吃活得好好的。当然马尔萨斯错了。以后也会一样。马尔萨斯的徒孙们都会错。中国人有养活了自己几千年的智慧。以后的几千年也会好好养活自己的。最重要的还是,要给百姓自己搞定自己的谋生的机会。不乱搞无聊的政治运动和内斗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1: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回复,看来国家制定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应该是是想鼓励农业转型。

单纯靠提高农业补贴来提高粮价,刺激农民种粮的思路,需要改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12: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比乐观、阳光,说的也是,没有这份人生偏向性,真的没法下手买股票了。呵呵,自嘲一下。我的投资风险偏好偏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4: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1960年世界人口30亿,现在已经70亿,粮食的产量始终可以保持与人口增长相对应的比例。

而下图中,大豆、蔬菜的增长速度要远远超过三大主粮,在食品的选择要求更高,多元化食品是大趋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6 21: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铃薯将被加工成馒头等主食

2015年01月06日 央视

http://news.sina.com.cn/c/2015-01-06/165631367035.shtml


马铃薯

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与小麦、玉米、水稻相比,马铃薯全粉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下可贮存15年以上,一些国家把马铃薯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许多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



PS:百度百科上“马铃薯”这个词条第一次被“强调”为“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的时间是2014年12月20日。看来是为了配合这个新闻发布提前做的准备。

http://baike.baidu.com/history/70539699


http://baike.baidu.com/history/70766837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 08: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fugue 发表于 2015-1-6 21:32
马铃薯将被加工成馒头等主食

2015年01月06日 央视



洋人发现了美洲的新大陆以后进口的马铃薯或Potato变成他们的主食之一。有趣的是,英国人和法国人接受这个新事物的过程和结果不一样。马铃薯是名符其实的英国工业革命的大功臣之一。当时,假如英国没有营养价值那么好的,那么便宜,那么容易种的马铃薯这个舶来品食物的话,那么多农村来的民工在英国的城市生存下去也是个大问题。结果,马铃薯慢慢变成英国人的主食之一。

当时,法国农民就拒绝了种“只有英国猪会吃的马铃薯”。结果,法国的小麦失败了以后来了饥荒,然后是法国革命。法国女王的“没有面包的话,为啥不吃饼干”的话也是那个时代的笑话。英国人就吃了马铃薯安然度过了难关。那以后,英国人和法国人都开始吃了马铃薯,变成他们的主食之一。

可是,在19世纪,爱尔兰发生过马铃薯饥荒。原因是,马铃薯的叶子会感染病毒,然后整个马铃薯群都会传染。当时,马铃薯是爱尔兰农民的主要粮食。结果,爱尔兰的三分之一的人口饿死了。没有饿死的都跑到美国谋生。目前在美国有三千万爱尔兰裔,在爱尔兰只有三百万人口也是这个原因。马铃薯饥荒是主要原因。即种马铃薯的风险也不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5-7 14:27 , Processed in 0.01595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