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674|回复: 0

上海银行首现房贷无钱可放 调控政策初步见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30 20: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银行首现房贷无钱可放 调控政策初步见效



在不少人还在为9月底颁布的房贷新政的效果持怀疑态度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在沪上银行悄然出现:由于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等收紧流动性的措施,导致部分银行银根吃紧,连第一套房的房贷发放都出现了无钱可放的情况。
银行无钱放房贷?

  刚刚将自己一套住房卖掉的王先生昨日向早报记者“报料”,他在与买方达成房屋交易、买方同某银行上海分行签订贷款合同后,房产交易已经进入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产证。然而,在本月上旬就已经收到交易中心“收件收据”的银行,到现在仍拒绝放款,理由居然是银行暂时没有钱发放贷款。

  “按照常规,银行都是收到收件收据后,马上放款,然后买家把钱支付给卖家。但现在大半个月过去了,我的房子的名字都快变成别人名字了,我还没有收到房款。”王先生着急地告诉记者,他让买家向银行催贷款,但银行表示最快也要下月才有钱放贷。

  银行全面压缩个贷

  记者昨日了解到,央行10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基点,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开始执行13%的历史最高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加上今年连续5次加息、频频发行定向票据、近期又启动特别存款,连续的调控措施不但让中小银行普遍感到流动性紧缩的压力,连国有银行也出现“资金头寸紧张,贷款额度趋于紧张”之感。

  目前,由于流动性吃紧和上半年超额放贷,已经有几家沪上中小银行在房贷发放上采取“旧房贷还回来才发放新房贷”的做法,这也主要是保证购房者第一套房的放款需求,第二套房则早已处于停滞状态。

  “今年股市分流了大量银行存款,央行又持续动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不遗余力地回收流动性。现在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3%,连国外也从来没有过。”某国有银行上海分行个金部人士告诉记者,这样搞下去,根本不用出台什么房贷调控新政了,银行没钱放贷款,就无所谓风险不风险了。

  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人士也表示,目前该行包括房贷在内的个贷发放已经全面压缩,企业贷款除非是优质企业,一般企业的公司贷款申请已比较困难了。该行下属部分支行由于存贷比超标,面临无款可放、四处拆借资金的尴尬境地。

  监管部门称流动性充裕

  不过,对于银行逐渐显现的流动性管理压力,监管部门却显得并不是很担心。央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处人士表示,银行现在出现的银根吃紧,可能只是零星的短期现象。从可观察的宏观数据来看,整个银行业的流动性仍然非常充裕,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压力更多是源于自身的资产结构特征,并且由于地区经济金融环境的不同,单个商业银行的实际状况差异很大。

    相关新闻:

    房贷新政尘埃落定 各商业银行执行“心态两难”

    9月27日晚,央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发〔2007〕359号,下称“ 359号文”),传闻已久的提高首付款比例的政策终于尘埃落定。

  文件要求,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 1.1倍。

  针对这一被媒体称为“房贷新政”的调控措施,业内普遍高度重视。作为房地产调控的又一杀手锏,有关人士对其执行力度有所怀疑,甚至担心市场竞争可能会导致新政的执行大打折扣,从而出现“锐进而速退”的结局。


  但在更多的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房贷新政“长控风险,短抑需求”,银行从自身风险考虑,势必加大文件的执行力度,打击房地产投机行为。

  谁来制定标准?

  “银行找不到任何一个产品能比房贷,尤其是个人房贷更加无风险、更加具有美好前景的了。”一位银行内部人士说。

  个人房贷一直被银行业视为“优质蛋糕”。以交行为例,今年以来虽然在不断地压缩开发性贷款,但是却在谨慎扩展个人房贷,先后推出了“安居贷”个人住房贷款以及“轻松安居贷”个人住房循环贷款产品。

  建行是房贷的龙头银行,按照其披露的2007年中报数据,其个人贷款平均余额由2006年6月30日的4806亿元,增加至2007年6月30日的6337亿元。

  无疑,商业银行对此次房贷新政的态度可以用“心态两难”来形容:“高利润、低风险”的个人房贷自然是各家商业银行争抢的业务,但新政的实施势必对商业银行的业务产生很大的影响。

  接下来的发展似乎印证了这一疑问:

  新政颁布之后,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率先出台房贷细则,确认以个人为单位界定“第二套房”,这个标准很快引发其他中小银行“跟风”。

  10月13日,十七大代表、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行已明确贷款人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以“户”为单位,并已将北京地区的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提高至50%。

  19日,在美国彼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汇率政策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我们还没有得到出细则的消息,但央行已经给商业银行作了风险提示,他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安全去掌握。”

  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工行、中行、兴业银行等倾向于以“个人”为单位;深圳发展银行和建行一样,倾向于以“家庭”为单位。究竟是以“个人”还是以“户”为标准来界定“第二套住房”,各家银行的认定标准并未达成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政的实施。

  “如何认定‘第二套住房’,是以个人还是家庭来计算?如果夫妻双方分别以各自名义买房属于‘第二套住房’吗?此外还有异地置业、以子女名义购房等等情况存在,如果这个含义界定不好,政策的执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一位网友提出这样的疑问。

  这种疑问很具普遍性。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房贷新政的目的是为了遏制投机,但“第二套房”的界定所留下的漏洞,将可能使得这一刚性政策变成了弹性政策,对炒房的抑制作用大大减弱。

  个贷神话步入风险期

  早在去年10月,上海银监局就披露,个人住房贷款质量下滑趋势较为明显,连续3个月以上违约的房贷客户超过万人。但当时各家商业银行并未引以为戒,理念上还是认为房贷是银行的优质资产,行动上依旧疯抢房贷客户。

  在房贷新政发布之前的9月下旬,建行研究部发布的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个人住房不良贷款数额已呈攀升趋势,而从国际经验看,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暴露期通常为3到8年。报告指出,在央行近年来连续多次加息,个人房贷款支付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在近一个时期内已经逐渐步入违约高风险期。

  数据显示,工、中、建三大行房地产贷款中的个人住房贷款由2005年末的10127.23亿上升至2006年底的11760.66亿。个人住房不良贷款由2005年末的184.42亿上升到2006年末的192.41亿。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给国内的商业银行敲响了安全警钟。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伴随着房价持续上涨,今年以来,银行发放的按揭贷款增加了约3000亿元。在房贷规模越来越大之时,可能因此引发的金融风险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有必要采取提高首付及利率的做法减少风险。

  “从自身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国内商业银行也得认真执行359号文,而不是为短期利益所迷惑。”中国社科院教授易宪容说。

  在易宪容看来,359号文的出台,就是要改变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按揭贷款优质资产的神话,从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的角度来规避风险。近8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上涨应该是美国的几倍了,而且国内按揭贷款的质量也会比美国要差,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周期性变化,那么国内商业银行按揭贷款的风险肯定会比美国高。

  “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之后,我曾去银行做过调查,目前,很多银行的‘购房贷客户’,都是已经贷款N次,目前仍在偿还中的很多人,是从炒房里尝到甜头的‘炒房族’。根据非官方数据,目前银行贷款业务的80%来自身背多笔贷款的‘老贷’。”北京首个合作建房发起人于凌罡说。

  在于凌罡看来,很多本是买房自住的人,“在悟到了劳动不如炒房的真理后,加入到抬高房价,蛀空国民经济的大军中,”从“初贷”升级成了“老贷”,而且,普遍选择还款周期尽可能长的贷款,以获取资金,投资股票或房地产,继续赢利,这样不仅是有风险的,而且是不利于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

  “359号文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一项公共性政策,国内商业银行不要仅把房地产信贷新政策看作是一种商业行为而各行其是,而是要把它看作国家一项公共性政策。既然是公共性政策,国内各商业银行就得严格执行359号文。对于那些不执行的各商业银行,央行及银监会就得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易宪容说。(中国经济周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7-3 17:40 , Processed in 0.01228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